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先进国家和地区会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传递产业,后进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不断追赶、调整和提升产业高度,实现后来居上,从而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比如,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  相似文献   

2.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和调整,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的现象,受着世界环境的影响和客观因素的作用。当然各国的变化过程不尽相同,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需要选择良好的时机。例如,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新兴工业化过程中,利用了当时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并与本国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条件实行有效结合,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使其经济走上了繁荣之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同样需要考虑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杨 《特区经济》2008,(6):92-93
随着产业国际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借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转移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情况,运用对外直接投资下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互动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说明中国大规模海外投资必然是随着其工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地升级换代而壮大起来,同时通过海外转移产业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谨防产业转移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升级的推动力。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水平,特别是其主导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正处于创新阶段,该区域则被视为高梯度区域。该地区的高水平创新活动带动主导产业快速膨胀,并迫使由创新溢出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或企业以及大量原有的成熟(或衰退)产业向低梯度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6.
赵明霏  杨莹 《产权导刊》2009,(10):42-44
在当今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发达国家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国,发展中国家属于技术追随国和模仿国。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率大部分是依靠资本的投入来拉动的,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较小。技术正在取代产业资本而成为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推动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获得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捷径。天津滨海新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不仅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剧进行。本文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内涵界定、演进历程、主要领域、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结构调整信息》2004,(3):26-26
结构梯度发展规律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向新的层次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家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先进国家或地区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传递产业,后进国家或地区不断追赶、调整、提升产业高度的过程依然存在,而且还在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概念、类型、治理和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等方面,而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升级产业的动力机制及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问题,对研究我国产业提升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到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正快速地向我国内部地区转移。因此,长沙将面临着如何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这一重要问题。对长沙2015年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其综合竞争优势指数,从而选择了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烟草制品业等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高度化的新趋势。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接受国和受益者,我国感受到了它的双刃剑效应。一方  相似文献   

12.
在即将加入WTO之际,面对一个全球性的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这一世纪难题呢?本文从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出发,借鉴地他国产业重组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产业重组之路,从而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企业所栖身的产业进入衰退期后,必须进行产业转型,或将资源要素从衰退产业中转移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产业中去。产业重组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分为两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产业重组,可以整理为三个典型的模式:渐进模式;改制模式;规制模式。另一是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产业重组。我国国有企业产业重组的思路是:竞争性产业权变重组;提高公益性产业的绩效;进入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向落后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正在不断加快。就浙江省来说,目前浙江省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和落后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也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浙江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需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地区实际相结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具有以下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优化效应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特区经济》2011,(10):81-8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不明显。为此,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结合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对策,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刘洋 《中国经贸》2012,(2):18-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跨国服务与跨国商品交易的模式不断增加,加之技术的迅速广泛传播,使得产业资源的国际流动更快。于是各国为抢占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以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均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调整,导致了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充分利用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顺应国际发展形势,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在国际分工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7.
<正>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国际分工发生冲突,导致世界工业生产力布局以及国际劳动分工的重组。与此相联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较成功的经济增长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接受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转移的产业。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产业为何向落后地区转移?表面看来,似乎是这些产业日益明显的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等等,这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产业在源于科技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成长阶段中渐渐退却为“夕阳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地位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所取代。从供给(生产)方面看,这些产业的产品在发达地区市场中已处于其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此时,落后地区的这些产业尚处于“投入”和“成长”状态之中。产业转移自然形成。反映在域际经济关系之中,产业转移实际  相似文献   

18.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Eaton&Kortum、Keller等的研究认为一国技术变化往往不是来自本国研发,而是国外技术转移和扩散的结果,其中承接产业转移成为获取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效应比较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已有的理论并基于中西部地区的区情,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但是,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河北省境内却存在着一个"环京津贫困带"。同时,环京津贫困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环境持续恶化,这会对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化和生态安全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产业转移作为河北省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手段,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选择新的产业转移模式,来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与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产业梯度差的结合,也是跨国公司为了占领更为广大的国际市场的需要与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大量增长的中国国内市场的结合.中国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充分了解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