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洪  陈亚召  袁开国 《经济地理》2006,26(5):867-870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是湘西最大的出路。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近年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文章客观分析了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区位、交通、资源条件与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一体化战略: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品牌塑造、旅游交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峰  余含 《经济地理》2013,33(1):187-192
分析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交通系统差异影响旅游城镇建设、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影响旅游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交通系统整体水平影响旅游城镇化空间布局三方面分析了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影响机制,最后从构建完善铁路交通网,提升湘西地区公路等级、构建交通公路网、完善湘西地区机场布局,提高交通可进入性,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城市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理,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以兰州市为例,对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发展存在高度相关的耦合关系,并且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旅游经济,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率逐渐趋缓,整体处于低水平协调,仍未完全建立起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经济的扶持,推动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品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旅游资源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相互关联.选取了湖南省品牌旅游资源及反映湖南旅游业发展的众多指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函数,分析了湖南省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多数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业系统之间的互动性处于失调状态,湘西、湘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业发展还十分落后.因此,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道路是实现湖南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旅游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机制的完善、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等都改善了城镇的形象,使城镇凭借着独特的资源发展城镇化旅游。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研究广州近郊旅游小城镇,先以一定标准筛选出广州近郊旅游小城镇,分析这些小城镇现状以及其发展基础,之后进行动因分析,发现其发展模式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依托型、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型以及特色产业依托型三种,最后总结出广州近郊旅游小城镇的演变机制为:单一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多个小城镇区域旅游合作—小城镇区域旅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城镇化发展要以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城镇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国家各项政策、战略规划为保障,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具有民族特色产业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创新建立合理有序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质量,完善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动力机制,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积极利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关键期的契机,探索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峰  余含 《经济地理》2012,32(7):165-171
张家界旅游通过聚集机制——旅游资源禀赋及特色、政策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扩散机制——城市生产要素外溢和相对落后产业外迁,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通过产品创新力、设施支持力、消费驱动力和形象引导力来促进张家界城市旅游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和小城镇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并提出张家界市耦合发展对策:要深化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城镇建设发展;增加要素投入规模,以完善的城镇综合服务促进旅游业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通过旅游业推动城镇建设发展;加强政府主导,促进张家界市城镇化和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既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旅游城镇的必然要求。采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3个区域对我国旅游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持续的区域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工业与旅游业发展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旅游直接投资额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能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对所有地区的城镇化有显著影响,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仅对西部地区城镇化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大湘西民俗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湘西的旅游资源来看,民俗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大湘西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民俗的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双赢.发展中要坚持民俗文化独特性等原则,选择原生态民族村寨等优化模式,并建立相应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生产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化利用。引入生产力模型与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料、劳动力、技术四个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测度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下,测度大湘西45区县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分布不均衡,由东到西呈梯度下降,表现为正三角的潜力等级格局;融合要素分布不均匀,区域的融合优势与劣势表现明显,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研究提出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湖南湘西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发展背景,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但必须与湘西的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深入发掘原汁原味的乡土原生文化,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通过对湘西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及问题,对其将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意志 《广东经济》2016,(11):56-61
"十二五"时期,云浮市步入了快速城镇化时期,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启动了云浮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力求将云浮新区建设成为云浮市的"未来之城".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提到快速城镇化,人们认为就是走传统城镇化模式的老路.由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造成"空城"现象;没有统筹好城乡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忽视,造成农村和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益处;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过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很多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都谈"快"色变,主张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它描述和展现的是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绿色优美、城乡建设蓬勃朝气的美好愿景.云浮市是广东省的"后发"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机遇期.那么,云浮新区有能力将城镇化速度与质量这一矛盾对立体统一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理清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2003—2019年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3—2019年,东北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提升了114.29%,总体呈现“东高西低”、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增幅36.09%,空间上聚集于哈大线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年增幅有所下降,且辽西北、吉林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耦合协调度普遍较高。亟须提升核心城市对中小城镇的辐射引领能力,并加强生态退化地区的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相时落后性决定了西部统筹城乡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基本态势的评价,西部地区不具备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建工补农模式的条件,而应当选择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实现路径有:以农村的城镇化、城镇的城市化、农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但是,传统的城镇化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为了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湖南省作为人多地少的一个大省,加快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序推进城镇功能的产城一体化、资源环境上的集约化,发挥湖南省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湖南省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最终提升湖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区根据其客源结构进行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是制定相应营销策略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从“大湘西”这一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分析旅游目标市场定位的策略,并以其中、低档旅游饭店为例来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结论,这将为“大湘西”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30年过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以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城镇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通联性。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高品位的城镇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名镇名村、旅游城镇和旅游城镇群圈带为内容的旅游城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还存在远离市场,可进入性差、对外部客源和资本双重依赖等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应实现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并实施产业互动融合、城镇联动集群和东西部一体化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张河清 《经济地理》2004,24(4):556-559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多民族省际边界区域。湘西地区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共同打造区域民族旅游品牌,是培育“大湘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媒介构建湘西形象及其所形成的“想象共同体”基础上,应用共生理论,研究指出作为想象共同体的影视湘西生成了旅游资源与成就了湘西旅游品牌;湘西旅游产业链的培育与完善为影视湘西注入活力,不断推出新的影视佳作,推进影视湘西重构.研究表明,影视湘西与湘西旅游共生体系的科学构建与长远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顶层设计,要规避影视+旅游产业的雷同,突出湘西人文与自然风光特色,让湘西有关的影视资源落地生根,形成影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推动湘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