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是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文件,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2.
关注粮食主产区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对稳定全国粮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13个粮食主产区持续增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平原包括五省二市,共315个县,总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农村人口占全国的16.4%,耕地占全国的1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4%。要实现在本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吨的目标,重点投资、加强建设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整个田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粮食生产条件与特点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重要粮食产区。本区气候上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光热资源丰富,降水较充沛,≥10℃积温3800—4900℃,年降水量500—100mm,适宜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土层深厚,以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粮食产量的适度增长和在较高水平的稳定,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现有的向农民提供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旨在提高种粮比较收益的措施尽管对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但难以克服农忙季节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能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本文认为,为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有必要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5,(3):i001-i003
吉林省是人画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225亿公斤水平上。近20年来,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6.
青铜峡市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富在青铜峡”之称,是全国重要}向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依托黄河资源,推广有机水稻,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中国第一米,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标准化示范市等光荣称号。荏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若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只有通过创新机制,构建现代优质水稻产业发展体系,才能较好地实现水稻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市场波动分析及走势展望□刘笑然我国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玉米的供求状况及价格涨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但近几年来,我国玉米市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涨落幅度之大,出人意料,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近年来我国玉米市场...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中央政府针对河南省在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区,正式提出国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万公顷,其中,玉米的播种面积为3811.6万公顷,占比高达33.63%.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其中,玉米总产量22458.0万吨,占比为36.14%.全国粮食单产5482.9公斤/公顷,同比提高1.8%,其中,玉米单产为5891.9公斤/公顷,比全国粮食单产量高409公斤/公顷.数据表明,玉米在我国粮食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石家庄市农业生产的现状   石家庄市是个农业大市,下辖 19个农业县 (市 )区, 222个乡 (镇 ), 4490个行政村,拥有耕地面积 887万亩,农业人口 675万人,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高产区。粮食耕地面积 630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 71%,主要品种是小麦和玉米,人均粮食 566公斤。其他农产品资源丰富,产量较高,如肉类、禽蛋、蔬菜、油料、鲜奶等总产量居全省之首,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处于相对过剩状态,优质品种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粮食的商品率低,目前只有 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率为42%。折算成食物营养总量为:热量3.02×1014 kcal,蛋白质985.78×104 t,脂肪361.04×104 t,分别可以满足3.60亿、3.33亿、1.47亿人小康生活的营养标准需求。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生产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中南部地区。未来粮食生产潜力开发适宜性最高的地区为淮北平原地区、江淮丘陵的部分地区及苏北平原的部分地区。该研究可作为淮河流域粮食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细化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5):F0004-F0004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湿地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面积大,现在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18%,约占全国天然湿地的八分之一;二是生态区位重要,黑龙江省湿地多数分布在界江沿岸,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和松嫩平原生态脆弱地区,保护湿地直接关系国家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三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已稳定在225亿公斤阶段性水平,其中玉米产量稳定在175亿公斤左右。近年来,随着全国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沿海省份加快了粮食生产的发展,自我平衡能力不断提高,对我省粮食的需求尤其是对玉米的需求逐年减少,造成我省粮食销售不畅、农民增收滞缓、地方财政负担沉重。 为解决我省粮食销售不畅,农民增收滞缓等问题,1999年9月28日,朱镕基总理主持会议,听取吉林省关于粮食工作情况汇报,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认为:目前我国粮食产销上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年产量在4500亿公斤左右,由于各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产后粮食损失有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粮食产后损失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产后粮食在收获、储藏、调运、加工、销售、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12%。我省除国储库外,一些边远粮库传统储粮设施仍以席穴囤为主,由于席穴囤防雨防火防鼠性能差,易给储粮造成损失,其次,随着席、笕价格上调,加之席穴囤每年须维修,费用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我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东北地区“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均呈下降趋势。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降到15亿亩以下,是建国以来最低的;粮食总产量下降至4306亿公斤,是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人均占有产量340公斤左右,也是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是我国热带胶果的宝岛,它不仅是我国天然橡胶、椰子、槟榔、香茅、胡椒等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同时,又是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六十年代以来,为我国农业生产选育优良品种,加快我国粮食生产的步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合理开发和建设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是开发海南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全省和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业动态     
农业 今年我国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今年我国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根据农业部门汇总,预计去年全国粮食面积大约为16.07亿亩,比上年减少900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播种面积最少的一年。要实现产需总量的大体平衡,近期内全国粮食面积需要稳定在16.5亿亩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分析农户种粮决策与成本收益关系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3年分省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北方、中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增加,南方、东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相对减少,粮食生产存在"北进中移"现象。劳动力投入仍是维持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非农就业已给全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相比净利润,现金收益更影响农户种粮决策。粮食单产增加并不必然促进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现有种植规模越大、基础设施越为完善,农户种粮积极性越高。受资源禀赋、非农就业、种植结构、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原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特别重要的商品,粮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既有利也有弊而且是弊大于利,因此,迫切需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思路应是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与支持为辅、政策性储备与市场化流通截然分开的新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