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经贸实践》2003,(7):18-21
党的十六大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浙江”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把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绿色浙江”的核心是发展绿色经济,绿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的“二元结构”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区别于“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五”至“五五”时期实行的“速度赶超型”工业化,以至单纯强调“知识经济”或“信息化”而忽视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关系的全新的工业化道路。但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忽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工业化目前是两条主线——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并行发展,而农村工业化不论科技含量还是整体水平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工业,这种工业化的“二元结构”终将成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拟就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沿革、城乡工业关系的演进趋势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贸事业围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确立“贸易先行,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构建大外经贸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服务平行.全区外经贸事业全面提速,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发达国家早期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一般是走“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路子,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与信息化紧密结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工业化过程中既存在优势又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卢翔  韩江波 《经济师》2009,(5):12-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不仅是新时期城乡由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小康目标和国家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及社会能否协调统一。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利用新型工业化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两大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80年代始,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十分严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此,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应该把形成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并加快基础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能源和资源节约型产业;促进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换等几个方面作为政策目标,并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致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都将会相对放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量化”空间极其有限。推动苏南地区下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更多地来自于产业的服务化和城市化的“质化”过程,苏南地区正在迎来富克斯所说的“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10,(5):12-12
2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会议,批准建立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首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举行了首批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张赞  孙铁军 《经济前沿》2003,(12):44-46
“新型工业化”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个“新”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水泵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中可以看出“新型工业化”包括环境保护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要求,强调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胡总书记的报告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与工业化新阶段相适应的浙江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工业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内容、进程和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基本关系,认为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种基于时代“特质”(如信息化)和国情“特质”(如中国的人口资源)的“同质化”经济发展战略,而这种新型工业化战略必然要求推进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下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关键在于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促进资金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确立工业现代化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推进战略,并促进信息产业、教育事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加快实现我市工业化,并率先向工业现代化迈进,就需要我们加快“马”力,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3,(1):30-30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才是我们新型工业化的正确选择。”日前,在探讨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齐鲁企业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董辅礽认为,“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中国不应当是‘夕阳’产业,而应当是蓬勃发展的产业”,“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  相似文献   

14.
廖吉安  张兰 《经济前沿》2006,(1):I0004-I0005
福田区是深圳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之一。近几年是深圳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福田区全面深入贯彻“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历史阶段。福田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普发展要适应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区的目标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产业发展战略,为全区经济的全面进步和“效益福田、和谐福田”建设提供了强大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根据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杭州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尹文秋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23-123,256
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常德作为后发地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市,必须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才能使常德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常德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经贸实践》2014,(11):49-50
“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尤其是“两化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作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引领宁波从县域工业经济主导向城市产业经济转变的强大动力,也是宁波今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测度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和质量是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因而传统工业化测度不能全面测度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质量。本文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试图构建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全面、客观、科学地测度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状态,进而为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经济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思想的历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党的十六大提出 :我国要走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体现了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其思想的立足点就是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国情。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思想一直体现在建国以来的工业化道路探索之中。本文试从产业间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间关系、科技与人才的作用、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对新型工业化所蕴涵的战略思想进行探析 ,得出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尚前名 《商周刊》2013,(3):20-22
前有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后有发展中国家竞相卷进工业化进程。遭遇双重夹击的中国制造业,既有成本优势日渐削弱,新的比较优势还未形成。面临四重挑战,中国制造只能“抗兵相加,哀者必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