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渐进资本开放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资本流动程度和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实践是符合不可能三角命题的。在1980—2003年间,在事实上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国实行着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和享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调控工具,汇率和利率的价格调控微乎其微,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比较: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目标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从理论和实践看,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其优点也有缺陷。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中国退出钉住汇率制度是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而应该以更灵活的方式让汇率进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物价稳定与房价:货币政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价格变化是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物价稳定与房价变动的关系,发现房价是物价变动的重要原因,而M1和贷款利率是房价变动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进一步建立结构性VAR模型,我们发现房价受到贷款利率影响最大,而物价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针对房价与物价变动的三个场景可以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操作:1、房价过快增长,物价保持稳定。此时为了避免房价对未来物价的冲击,又不影响到当前物价的稳定,可以提高贷款利率,并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供给以对冲房价下跌对物价的不利影响,达到抑制房价而不影响物价的效果。2、房价和物价双双过快增长。此时,应调整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三管齐下加以治理。3、物价过快增长,而房价较为稳定。为了避免打压房价,可以不调整贷款利率、准备金率,仅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直争论不休。根据我国1989年-2009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和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等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不完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也制约和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等措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宿玉海 《财经科学》2005,(1):138-14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名义上是以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钉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此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不仅丧失了有效性,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增加了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负担和成本.要发挥货币政策对实现内部均衡的积极作用,就应改革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模型对中国1980—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下的独立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物价水平、货币数量、利率水平以及外生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实际GDP的影响程度较小,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限。应当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体制,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使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政策:1994-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是包含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利率和汇率)政策的一个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将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货币数量政策与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建雄 《经济师》2003,(6):39-40
文章从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出发 ,结合货币危机理论 ,论述中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人民币继续钉住美元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 ,中国资本项目 (账户 )开放和加入WTO后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提出应增加汇率和汇率机制的灵活性 ,扩大浮动范围 ,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状况指数是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是一个纳入了利率和汇率对货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考虑到银行信用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权重的估计,计算了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并通过考察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变化是中国货币环境“松紧”的一个良好指示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葛兰杰原因;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以作为政府适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吕江林 《经济研究》2005,40(3):80-90
本文运用现代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实证考察了若干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 (地区 )股价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 ,发现当一国股市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股指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多重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 ;也考察了我国上证综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动态关系 ,发现股指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着双重协整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 ;最后 ,通过进一步考察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及理论分析 ,可操作性地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对股价变动做出适时反应 ,而且当前应当做出反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类型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机制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3~2008年我国4家国有控股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了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差异化作用.运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有控股银行在对货币政策传导至CPI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有着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控制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非均衡发展及其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金融非均衡发展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金融非均衡的政策策略:一是货币政策事前策略;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和运用财政政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货币政策效果如何 ,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种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原因 ,认为近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会发生变化 ,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变为四大目标。尽管把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 ,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我国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市场传导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从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传导过程中,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和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从信贷市场到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GDP、CPI、CUS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但是有一定程度的梗塞.  相似文献   

17.
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樊明太 《经济研究》2004,39(7):27-37
本文在简要考察中国金融结构转型中货币政策机制 ,包括货币政策的工具、效率前沿和规则及相应的货币传导机制变迁轨迹的基础上 ,根据结构分割点原则 ,实证检验、估计和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对货币政策的适用工具和反应函数的影响 ,以及对货币传导的利率机制 ,即由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并进而到通胀率 -产出波动前沿的影响。基本的结论是 ,金融结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货币传导机制的性质和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传统的西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的流动性陷阱中无效,但是,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190,自引:7,他引:190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反应函数法首次将中国货币政策运用于检验泰勒规则。通过计算中国货币政策中利率的泰勒规则值 ,并与其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 ,泰勒规则可以很好地衡量中国货币政策 ,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之处恰恰是政策操作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之时。这表明泰勒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照尺度 ,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GMM估计表明 ,通胀率对利率的调整系数小于 1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 ,在这一制度下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我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