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仕婷 《时代经贸》2010,(22):243-244
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 失地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断地增加,从而加速征地工作量的失地农民。据国土资源部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产生的一个新兴特殊群体。自成了农民的保障载体。随着经快,各种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推进,土地被征后,出现了大计,在过去的20年间,全国非4000万左右的农民失去土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兴特殊群体.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成了农民的保障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地增加,从而加速征地工作的推进,土地被征后,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在过去的20年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有4000万左右的农民失去土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成为失地农民。文章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征地补偿三个层面反思了我国土地制度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于对酒泉市肃州区的调查,通过对农民失地后的情况以及失地后养老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被征地数量巨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失血”,成千上万的农民由于“失血”而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并对失地农民生存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因城市化需要被占用土地而失去土地使用份额的失地农民和无地农民,以及放弃土地而入城的农民工,构成了今日中国农村问题中的“新失地农民”。三种失地农民的增收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关涉到全面小康建设是否具备坚实底座的重大问题。促进“新失地农民”增收,必须从分析他们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以赋予农民特殊的土地财产权为出发点,探索“新失地农民”增收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数量已从1996年底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3年底的18.51亿亩。与此同时,全国6015个各类开发区的规划面积也达到了3.54万平方公里,形成了4000万被征地农民,在未来的10年还将有2600万农民失去土地,土地被占用的速度在整体上超过了城镇对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吸纳能力。农民社会转型能力的偏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使大多数被征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状态,甚至部分人员由于城镇化的超前而成为新的城镇贫民,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现有征地制度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较缓慢的时期,许多政策规定都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适应于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从土地征用的发展来看,1993年以后,货币安置已成为主要的安置方式,“要地不要人”的征地条件较为普遍,自我保障、就业市场化成为现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转型,成为新的市民,从而由承担农业风险转向承担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却要远远高于农业风险。现行的安置补偿标准却没有适应这种风险的转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征用建设用地,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正平均产值的3至6倍……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20倍”。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确定只考虑了土地的历史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而征地制度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土地。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0.35万公顷(305万亩),到201O年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我国将有大量农民离开土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此带来的农民失地问题也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下岗”的农民在2000万以上,而这还是按全国人均2亩耕地计算和保守的估计,我们东部沿海人多地少,且社会、经济发达,失地农民的系数就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位于浙江省西部的衢州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衢州市在"一滞后一偏低"的经济条件下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辣手的问题。衢州在城市化进程中,使大量的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也促使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了"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分"的新三无人员。他们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边界,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他们是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如何保持在征地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失地农民就业带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使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得到保障等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我国已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在土地的被征用过程中,农民所拥有的诸权利和利益,包括经济权益、政治社会权益都随之流失,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二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上的缺陷。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一、中国失地农民的总体状况(一)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十几年来,至少造成我国农村2000余万农民“下岗”。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大搞开发区,最高峰时开发区达8000多个,当时全国每年流失的耕地数量为1000万亩以上,人为征占达500万亩,按人均2亩耕地计算,13年间全国失地农民数量起码达6500万人次。东部一些发达地区,人均耕地只有几分,失地农民的系数就更高。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估计全国农民每年会因城镇化而失去400万亩土地。农民失地问题的产生来自土地向外部转移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和“三无农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如粮食安全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法治公开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失地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失去土地的农民天然地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保障资源,研究其福利损失与补偿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失地农民经济状况、获取资源的能力、福利水平再生、福利补偿、社会保障损失五个指标,衡量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福利水平。对广东省佛山市周边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存在失地农民相对收入减少、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低、职业发展困难、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对失地农民进行福利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近期的征地重点,调研结果显示城中村失地农民对土地征用、利益补偿和保障服务满意度不高。征地过程不透明,征地补偿费标准不统一,农民分得补偿经费比例过低,缺乏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和就业的配套措施,安置措施不能确保对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等是主要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应明晰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直接参与征地谈判的权力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完善风险共担筹措安置资金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失地现象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而出现的,农村集体的大量土地被征收征用从而产生了"失地农民"。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征地程序不完善,补偿标准较低,农民自身缺乏再就业的能力,造成农民在失地后生活没有了保障,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峻。如不及时解决,必然对整个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稳定产生负面影响。阐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保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薛艺君 《时代经贸》2008,6(7):25-26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农民由于土地的大量征用,正在成为城市中新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这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征地过程中行政权的滥用,导致国家、用地人及被征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做了调查分析,反思了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及土地制度安排,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平衡失地农民与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但是其他形式的保障形式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因此,失地农民群体的权益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在征地过程中的有关利益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博弈,从博弈层面探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并阐述了形成目前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经济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及有关制度建设,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