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江南  向哲 《商场现代化》2010,(7):128-130
即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对医疗侵权归责原则的规定较之以前有所变化,即变过错推定原则为一般过错原则,而对一直颇受争议的医疗损害二元化鉴定制度依然未作统一规定。从归责原则和鉴定制度这两个方面出发,结合我国法律实务现状进行分析,以探讨出一条更为科学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普遍提高和国内体育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业余体育运动中的人身损害有了普遍化的趋势,从而为业余体育活动中的侵权归责研究提供了时效性意义。我国相关法律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些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务以及民事理论中仍然存在现实争议。本文以我国侵权责任法和基本侵权法理论为依据,从业余体育活动的本体特点出发,运用实证分析以及演绎的方法对自然人参加业余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运动伤害所引起的具体侵权归责问题进行讨论,并就引用风险自甘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侵权法的精髓.我国2010年7月生效的"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等两个原则.归责原则不仅从形式上决定着"侵权责任法"的框架,而且在精神实质上承栽着"侵权责任法"的法律价值理念:社会秩序、正义、行为自由和公共利益等.  相似文献   

4.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 归责的含义不同于责任的概念,它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侵害了他人权利或违反了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它根源于对绝对权利和法定义务的违反。归责的含义,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归责是寻找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依据或者基础,解决的是如何分配损害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事件屡有发生,给广告受众带来损害,而我国法律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追究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界定了名人代言广告中名人的法律地位,分析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承担侵权补充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侵权补充责任构成要件、承担侵权补充责任方式及承担责任的顺序,提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侵权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侵权责任法中用专章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规定,医疗技术损害归责原则实现了从过错推定原则向过锗责任原则的回归。在充分考虑到患方的实际举证能力的前提下,医疗技术损害案件在特定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7.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有利于对《侵权责任法》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正确运用权利的救济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体系是科学、合理、完整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我国现行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根据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不同地位,分别实行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两者之间的替代责任原则.根据实践中产品责任侵权现象出现的新情况,为顺应时代潮流,在我国产品责任相关立法中,应把严格责任明确规定为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演进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我国民法、产品质量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中有关产品质量归则的原则入手,逐一进行评析,认为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一个以严格责任为主体,兼有过错责任、担保责任的多元化归责体系;但是要防止严格责任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人体试验是任何新药、新医疗器械及新医疗技术进入临床所必须经历的验证过程,其对于医学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过程本身却又充满风险,在我国人体试验相关立法不完善,行政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下,如何合理填补所生损害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受试者群体利益,也关系到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未对人体试验作出规定,但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是开放的,对受试者的保护应该成为侵权责任法题中应有之义。试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构建人体试验实施者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以填补受试者损害。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旭 《商业研究》2011,(4):129-134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三元论"归责原则因具备内在逻辑联系和层次性而较之其它归责原则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新颁行的侵权责任法采用二元归责体系,即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应采用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国强  张和琼 《商业时代》2012,(33):122-123
传统共同侵权仅仅是有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是行为人主观共同过错。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连带的归责基础只能体现在客观共同上。本文从损害的同一以及侵权法的功能两方面来论述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树 《中国市场》2010,(18):105-106
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了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已出现了不少网络侵权问题,严重影响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对网络侵权责任主客体、网络侵权责任归责以及网络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分析,探讨网络侵权责任问题,以期规范网络行为,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叶星 《商》2013,(22):276-276
环境侵权是重要的特殊侵权责任类型,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应从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出发,寻找到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的思路。厘清《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的关系,进而建立起环境侵权责任法律的适用原则,环境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其中,一是无过错责任不具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具有回复权利的性质。二是举证责任倒置实质上表现为原告(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减轻,被告(加害人)举证责任的加重。当然,在研究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抗辨事由及明确环境侵权损害的赔偿方式和赔偿范围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利平 《商场现代化》2007,152(36):273-274
由于产品责任源自合同理论与侵权理论的结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构成了产品责任的基础。追究产品责任必须廓清和界分以合同责任为基础、侵权责任为基础以及两者竞合时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跟踪国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新趋向,才能对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作出科学的定位和理性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雁 《现代商业》2014,(20):229-230
目前我国对于会计违法行为的归责实务中,由于立法层面存在着法律规定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清晰、责任体系不健全等缺陷,由此给相关行政、司法部门在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归责时带来一定的困境,从而使得大量会计违法行为得不到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19.
侯宜泳 《消费导刊》2012,(7):158-159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历来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负有适格的民事责任能力,这也是出于保护被侵害人利益出发而作出的规定。我国立法对于未成年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都规定的不够完善。针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归责问题和费用承担问题,在对国外立法例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未成年人和被害人利益出发,认为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构成要件的规定上要包含识别能力要件,在监护人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确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唐尚军  华春雨 《华商》2008,(16):64-65
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中,无过错责任取代过错责任原则从而得到法律的确认,无过错责任原则产生的基础,以及在环境侵权中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提出归责原则完善的建议,以过错责任为主,兼采过错责任,公平责任和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