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使补偿的主体之间进行直接联系,双方在明确生态服务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需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资源产权的市场化过程。本文从探究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出发,搭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排污权管理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与市场角色错位;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没有形成,交易制度不健全;市场化交易中排污主体和污染物指标覆盖有限;价格市场化信号弱,交易价格构成要素抽象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推动与新修订环保法配套法规的完善,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作用;建立全国性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完善市场化交易制度;实现污染物指标和排污主体梯度覆盖,建立目录清单制;强化总量管理,推动政府管理下市场化价格确定等具体对策。发挥市场化机制在节能减排、环境改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应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补偿基本理论,从资源空间异置的生态补偿难题、环保融资市场的构建与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三个角度探讨了碳平衡交易对生态补偿框架的完善与补充,分析市场化环境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优越性。同时指出碳平衡交易市场的建立与高效运转,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初始产权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尽快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上,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边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政策实践中,有一系列的政策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包含经济政策和市场化环境政策工具。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取得积极进展。本报告重点总结分析生态补偿、资源产品价格机制、用能权交易、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进展。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受发展阶段、监管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针对可交易的市场化生态产品,其价值实现机制在环境治理政策体系中处于辅助位置。应理性看待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两山转换”中的作用。从长期看,随着环境治理体系完善、政府监管有效性的改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其发挥作用有效性将逐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创新应充分考虑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市场化:生态服务交易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程度有限,直接导致补偿效率较低.为发挥企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推进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可把生态补偿方式由转移支付转变为政府购买,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生态服务交易,实现补偿资金的集约利用和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落实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地区居民提供可靠的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和准市场等三种不同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须根据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选择合理可行的补偿模式。研究了政策、资金、实物、项目、教育、技术和生态等七种生态补偿方式,根据其优缺点划分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多重组合与派生,以达到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姜妮 《环境经济》2012,(6):20-23
"十二五"期间,环境经济政策的建设要围绕总量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和区域均衡发展主题,突出税费、价格、金融、贸易等领域,建立排污交易、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到2015年基本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新型生态补偿措施:工业排放配额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从开发保护的角度看,国土被划为开发类和保护类功能区,由于各自主体功能不同引发公平问题:保护类功能区为保证生态质量放弃大量工业发展机会,开发类功能区却同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优质生态服务,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借鉴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及总结国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较认同生态补偿的一种系统性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创新型方案—"工业排放配额制":通过企业间、区域间甚至国家间工业排放配额的公平分配及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让那些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机会的低环境承载力区域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9.
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政府政策创新是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的基础,政府应制订公益林生态服务交易制度,明确规定公益林生态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提出政府要规定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和公益林水文生态服务补偿主体,制订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急迫挑战,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补偿模式,包括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加大补偿力度、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和完善法制保障。要探索完善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重点培育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体系、探索组建市场化的"生态银行"。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制度,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价值核算和评估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绿色信用制度、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体系等。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与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态监测调查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优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真正服务于农业的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数量明显不足,且功能退化,未形成分层竞争机制,信息不对称;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虽无合法地位却十分活跃的充斥着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户和农企的融资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不佳。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体系,培育分层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保障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本包括环境成本、产业成本、社会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个人为补充的三方共担的补偿机制.但是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建立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三资”、股份制等多元投资的格局,采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构建综合性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发展要突破资源、环境困境,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合理划分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边界,市场可以通过自身价格机制调节和排污权交易等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需要在财政支出层面建立包括环境税等内容的绿色税收体系和包括排污费等内容的绿色收费体系,在财政收入层面建立包括财政补贴等内容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和绿色政府采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是继续完善各类市场定价机制。金融领域应稳妥推进股票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股票一级市场的改革目标是实现股票的完全市场化发行;二级市场应引入卖空机制,以抑制价格泡沫的产生。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价格型调控工具。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市场交易主体结构,增加交易品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完善政策法律措施。包括调整各农村金融主体的业务范围,加大其"支农"力度,加强相互之间的内部协调能力;完善对农村金融主体的监督体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担保机制,培育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主体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主体格局,促进中国农村乃至整个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市场体系,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主要模式,分析了国际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形成机制,论证了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市场化的推进对策:积极推动森林主导生态效益市场的发育;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服务市场的"裁判"作用;建立生态效益市场交易激励机制;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交易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问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 "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财政为主的生态补偿体系中,社会民众作为生态补偿主体的地位被忽视。确立民众作为生态补偿的基本主体,以民众作为生态补偿的主体,政府为生态补偿提供制度环境,可以将行政特征的生态补偿机制转型为法治特征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欧盟农村发展计划及其农村发展行动联合计划(Leader计划),有效促进了欧盟农村创新体系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推动了农村社会化创新,是欧盟推动农村发展的一种创新陛政策实践。通过对欧盟Leader计划、欧盟农村发展计划及推动农村社会创新的政策措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化创新的建议: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农村社会创新;利用经济刺激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生态补偿,引导农民保护环境;建立公私合作伙伴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