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行政诉讼作为解决官民纠纷的司法维权手段,法院的中立性决定其必须依据法律及事实作出司法判断.而基于行政诉讼私权保护目的,司法裁判权不能单单作出是或者否的简单价值认定,司法变更权的设置则是实现私权保护的有效保障,因为行政权的高权性对于私权往往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地位,私权应当受到司法权的倾斜式保护.值得警醒的是,这种倾斜式保护并不是无限制的一边倒,司法变更权只有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才能实现其私权保护目的,并且可以避免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之虞.笔者以为,对于司法变更权的合法行使,关键落实在明确"明显不当"四个字上,原则上法院只有在判定行政处罚"明显不当"的情形下方能依据新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行使司法变更权.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均会遇到"审计机关跟踪审计""审计机关竣工决算审计"等相关问题,不少PPP项目中要求"以审计机关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实践中给社会资本方投资成本确认、工程价款的结算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权的扩张造成对私权领域的侵犯,同时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应有内在功能。现尝试理性分析政府审计结果如何在PPP项目中良性、科学地应用,以期合理保护私权,正确处理平衡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红晖 《商》2013,(8):173-173
在我国民法推行时,其进程中的范式在认识上难免就会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的认识很可能就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因此认清民法现代化的价值,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以及纠正范式的归根结底就是要理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是部门法之一,那么这就为民法的核心价值目标进行了界定,那么其价值目标便为私权自治。那么对于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的探析很大程度上便为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民法现代化范式,然后介绍了有关民法的价值目标学说,最后详细介绍了民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商》2015,(4)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专利制度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并且在1986年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将知识产权的内容作为谈判的议题之一,在不停的辩驳和妥协下,最后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TRIPs协议的颁布,明确将专利权界定为具有私权属性的权利,并且成为了通说。本文将通过对专利权的私权属性的法理学依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来论证专利权作为私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所有权是中国水权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物权法》肯定了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改造成为纯粹的私权的主流观念。事实上,在世界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民法典并未将其纳入私权体系。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主要是规定在宪法和水资源单行法中,公权的属性更为突出。应当矫正我国《物权法》对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不恰当的私权定位,实现其公共所有权的回归,特别是要强调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全民性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与物权既有不同的特征,又具有共性。知识产权因其客体的非物质性,导致了其具有不同物体的特性,在知识产权的私权化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知识产权与物权在权利归属中的作用、知识产权支配的内容增强、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扩张等一些物权化的现状。其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知识产权私有财产价值的增强;二是知识产权客体范围的扩张;三是知识产权与物权的相互作用。知识产权的物权化是知识产权私权价值的体现,也是知识产权私权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征收与国家行政权制约的关联性在于: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严格的公共利益目的性、法定程序性、补偿性。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存在着违反公共利益原则的问题,忽视了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征收中的补偿机制和救济制度,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也使公权力的实施受到置疑。应建立不动产征收中国家行政权制约机制,完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控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寻求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以期缓解由不动产征收引发的公私矛盾。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征收与国家行政权制约的关联性在于: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严格的公共利益目的性、法定程序性、补偿性。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存在着违反公共利益原则的问题,忽视了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征收中的补偿机制和救济制度,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也使公权力的实施受到置疑。应建立不动产征收中国家行政权制约机制,完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控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寻求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以期缓解由不动产征收引发的公私矛盾。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一般被认为具有私权或公权属性,对环境权属性深入分析后认为环境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属性的同时还兼而具有“公益权”属性,指出了环境权的社会权属性之现实意义在于公民可以通过主张“公益性”的环境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使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法理上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市场》2010,(22):147-148
环境权理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建立,至此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有关环境权性质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目前,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把环境权纳入人权、自然权、公权或私权以及公私权相结合的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1.
蔡亮 《大经贸》2011,(2):72-73
亮点与缺失 从条文上来看,"新拆迁条例"在规范公权、保障私权方面至少存在三大亮点: 一是公共利益明晰化.新条例明确,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进行土地征收.这也是中央政府首次针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界定.以往部分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之名、行部门利益之实的强制拆迁情形,有望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2.
公司法是规约国家权力干预公司人格,调整公司自主治理关系,规范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的法律部门。其特征表现为:私权团体人格法(组织法)、私权团体自主治理法和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景峰 《商场现代化》2005,(35):382-383
公司法是规约国家权力干预公司人格,调整公司自主治理关系,规范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的法律部门.其特征表现为私权团体人格法(组织法)、私权团体自主治理法和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法.  相似文献   

14.
标准必要专利具有私权属性和公共属性,当私权性被过分放大时则表现为对市场的垄断,如搭售、拒绝许可、歧视性定价等。对标准必要专利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困境,在于对违法性标准认识的模糊和FRAND原则的失效。本文通过对域外标准必要专利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和谐的农地产权配置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景峰 《商场现代化》2005,(12Z):382-383
公司法是规约国家权力干预公司人格,调整公司自主治理关系,规范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的法律部门。其特征表现为:私权团体人格法(组织法)、私权团体自主治理法和与公司团体特点相关对外活动法。  相似文献   

17.
对形象的商品化利用是一种私权状态,是我国近年来私权领域中产生的新课题,人们不知道该对这项权利予以类似人格权的保护还是类似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商品化形象权的法律属性分析,分析目前几种法律对该权利保护的利弊,从而提出有利于保护商品化形象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史青 《中国市场》2013,(28):70-7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合性的概念,综合了分属不同领域的民间文化事项。这为各国政府进行全面的行政保护,提供了便利。但对私法保护而言,纷繁复杂的文化事项带来了保护客体、保护条件和保护技术的重大差别,统一立法的难度很大。我国新近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虽然把立法目标限制在为文化遗产提供行政保护上,但其涉及私权关系的几个条款,还是给遗产保护领域带来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形象的商品化利用是一种私权状态,是我国近年来私权领域中产生的新课题,人们不知道该对这项权利予以类似人格权的保护还是类似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商品化形象权的法律属性分析,分析目前几种法律对该权利保护的利弊,从而提出有利于保护商品化形象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不仅决定于该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角度,可能最主要决定于其传统文化价值和国家政治制度。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必须基于“私权力”价值观念和与“私权力”价值观念相对应权力制度传统,同时提倡和追求“公权力”价值和相应的制度机制,以实现公司的“联合性”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