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沟通是调整员工关系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琪  阎军 《经济论坛》2002,(18):38-38
一、沟通是搞好员工关系的核心环节员工关系是企业公共关系的起点。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企业搞好其他公共关系的基础。而在企业对员工的实际管理中,若沟通开放程度低、渠道不畅、重视不够、缺乏反馈,势必会引发诸多矛盾,导致员工缺乏工作激情、积极性下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劳茨顿工厂在1972年曾发生了一次为期三周的罢工事件。罢工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缺乏内部沟通而导致高层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产生严重隔阂所造成的。罢工虽未给公司带来太大的损失,但却给公司以深刻的教训。复工后,通用公司采取了多种加强沟通的策略,如上级领导亲自…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罢工现象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德淳 《财经问题研究》1999,(1):79-80,F003
我国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和契约化。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格局的变化,企业中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罢工现象作为集体劳动争议的一种最激烈形式,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罢工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本文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罢工现象,提出了罢工立法是规范集体劳动争议的最有效手段,并且构思了我国罢工立法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基于上海大众和通用汽车企业车间工人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工会对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工资福利以及维权方式选择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工会显著提高了劳务派遣工权益,特别是月福利性收入,但对正式工的月基本工资和月福利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独立于用工企业的劳务派遣企业工会的确更有可能代表和维护工人利益。文章研究还发现,工会显著减弱了正式工选择游行示威、罢工和上访等激烈维权方式的意愿,但这一作用在劳务派遣工身上并未体现,这意味着与用工企业更少利益相关的派遣工工会更可能代表工人的利益而不是帮助政府或企业进行"维稳"。  相似文献   

5.
罢工实际上是一种所有工会会员拒绝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做法。本文以劳资双方博弈为切入点,以信息不完全为基本假设前提,就近期体育界频发的球员罢工事件为实证案例,分别分析了劳资谈判中爆发工人罢工的理论解释,并在信息经济学的范围内阐述了罢工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孟泉 《经济纵横》2009,(7):34-36
百度罢工事件的爆发,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白领工人罢工的讨论。这似乎也暗示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中,职业稳定、薪酬优厚的白领阶层也面临着如履薄冰的境况。而在百度"罢工门"  相似文献   

7.
《财经文摘》2010,(7):40-40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罢工与游行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和韩国设置在中国沿海开发地区的工厂都爆发了野猫式罢工(即未经工会允许的罢工),抗议其野蛮的管理方式,那次的罢工加速了中国在1994年推出第一部劳动法的步伐。大约十年后,因为公有企业改革,数以千万计因此而下岗的工人也曾爆发抗议。  相似文献   

8.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2,(20):33-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非公有制企业大量增加,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自觉不自觉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劳企双方因工资问题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各种纠纷经常发生,甚至出现罢工、上访事件。特别是在一些合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中,职工工资权益亟待得到保护,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势在必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为公平合理解决劳企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据。一工资集体协商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国际劳工组织已有不少涉及工资集体协…  相似文献   

9.
《财经文摘》2010,(7):38-38
近几周来,中国工人的劳动环境备受关注,本田汽车中国工厂的工人罢工事件和富士康公司的连续自杀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工人巨大的工作压力。富士康和本田都已承诺提高工资,但似乎罢工还在继续蔓延。上周,本田汽车中山分厂的工人举行抗议,要求成立自己的工会,并且至少五个城市的外资工厂都接连发生了罢工事件。这些抗议折射出中国新一代工人怎样的思想和需求?已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投入巨资的跨国公司又该如何回应?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劳方资方合同关系的调整,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本文从新法有关规章制度制定程序等六个方面的新规定分析了新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提出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是企业合理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孟泉 《经济纵横》2010,(9):51-54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只要存在着雇佣关系,便难以避免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而劳资之间却又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立与合作交替出现的特殊关系。而正在走向成熟道路上的中国市场经济,也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劳资冲突和劳资矛盾已经愈加显性化,这主要表现在罢工事件参与人数众多,以及罢工的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近年来劳资冲突频发。2009年"通钢"事件、2010年东南沿海的停工潮和2011年在广东省的"西铁城"等罢工事件中,罢工事实上成为中国工人在许多时候要求与资方进行谈判不果时采取的极端措施。近年中国集体劳动争议导致的集体停工现象增加,小微企业劳资争议双方主体化和社会责任意识都不够强,用和大企业一样的方法来处理小微企业的劳动争议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本田开启的罢工潮在规模、范围、形式、强度、效果和工人的诉求等方面都体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特征,已有的劳工抗争视角难以对这种变化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对珠三角三厂罢工事件的考察,指出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作为动员的中介,对代工厂工人的认知形塑和集体抗争时的内外沟通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认知与情感动员提升参与意愿,组织动员确保运动有序高效,动员外部力量以避免镇压,示范动员以供经验借鉴.但其动员效果也因国家的封锁和资本的反击而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另外,互联网在组织动员潜力方面既超越传统动员方式又可与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是以食业为主要的立法调节对象、以完善企业劳动关系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法律,既对企业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产生较大推力,也给企业劳动用工带来深广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卫明 《时代经贸》2009,(11):179-180
本论文从宏观层面的分析实施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管理带来冲击,是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平台,结合企业经营理念,遵守劳动合同法的同时,选择与其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集体谈判作为一项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安排,其在西方国家的实行已有百余年历史。从西方市场国家集体谈判和劳资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集体谈判是缓解劳资冲突、促进劳资和谐的有效机制。而集体谈判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罢工活动并不可一概而论,笔者认为这与不同的劳资关系模式、经济周期以及集体谈判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前沿》2004,(9):i057-i058
劳动部门直接面对就业和劳资纠纷两大社会敏感问题,责任重大,压力不轻。尤其去年事权划分后,我局管辖的企业从2000家增加到6000多家,员工从20万人增加到50多万人。过去一年,我局突出抓好促进就业和调整劳动关系两件大事,全年共受理信访和申诉案件2393宗(含仲裁796宗),涉及17520人,每个工作日平均受理案件9.8宗,案件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其中10以上的群众上访、罢工案件198宗,共为员工追回欠  相似文献   

18.
CHO十大挑战     
百度员工博客维权、韩国双龙汽车罢工、华为员工胡新宇的过劳死、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失败、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深圳分行的白领罢工、肯德基和飞利浦深陷“人力资源外包”纠纷、UT斯达康辉煌过后人员的涣散等热点新闻,以及招聘洋专才热度升温、中国企业外派经理人、80年代后逐渐成为企业新兴力量的主体等社会趋势,意味着中国CHO新的管理挑战的来临。这些挑战分别是:如何管理员工博客、海外工会、跨国并购中的弱势文化、员工健康计划、人力资源外包、驻外经理人、80年代后以及如何应对白领罢工、企业停止奔跑之后员工士气的低落和“…  相似文献   

19.
宋千秀 《时代经贸》2013,(24):165-165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矛盾困难重重,反映在劳动关系领域则表现为集体争议案件的剧增。本文着重论述了产业工会存在的必要性,并通过国内外产业工会在推动集体劳动争议的解决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产业工会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来,中国保安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保安服务业共有三类,一是与公安系统的社会服务相关的"辅警类"保安;二是组织"自招自用型"保安;三是物业管理中的社区保安。三类中以第一类规模最大。保安服务业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底层,其特征有四大方面:第一,在外包式的劳动用工形式下,保安员们缺少组织庇护。第二,保安员的工作呈现低工资、低职业技能和高流动的状况。第三,保安员的工作是一项高付出的情感劳动。第四,保安员的劳动过程处于保安大队、客户单位和服务对象的三重监控下,其劳动关系嵌入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文章认为,保安服务业需要建立理想型的产业关系,一是政府出台相关的行业劳工政策;二是建立完善的行业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积极的集体谈判;三是大力发展普及性的劳工服务;四是从文化上转变观念,给服务性工作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