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军 《开放潮》2005,(8):62-63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民以土地作为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目前,由于农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而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和一般农民相比更缺乏生存的保障,加上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使得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万失地农民,如何确保这些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近郊农民,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转变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低保无份”的四无弱势群体,被排挤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体年老后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玮祎 《魅力中国》2014,(23):13-17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重要环节。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以及繁荣过程中,城市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中,农地的征用成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但是由于当前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土地产权规定不清晰、法律法规漏洞等,很多农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权益,我国当前针对失地农民有关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以及保障体系没有得到建立,失地农民的数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这类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当前有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三个部分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针对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二则是针对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当前的状况以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则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此改善我国当前失地农民所需要面对的社会保障问题,从制度、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监督保障体系提出了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浙江省11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建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和类型、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炼与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政策性建议。浙江省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推进城市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浙江的经验也为其他省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导致失地农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3的省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有66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以上。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我国今后每年建设用地需要16.7—20万亩。如果按照城郊农民人均1亩耕地推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又有250—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因而。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围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边缘人”,如不妥善安置,不仅会对当前还会对今后城市化进程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的有效途径,谋求建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的长效政策和途径,无疑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4000万,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截止到2004年9月底,石家庄市裕华区32289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27460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9309人,失业率高达34%。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失地农民城市化问题愈加严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出完善的失地农民城市化保障机制。完善的保障机制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对于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全国失地农民城市化保障问题的现状,然后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较为成功的同类状况保障安置经验,提出了一套基于安置补偿金分类分期使用的失地农民城市化保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失地农民的话语权保障。文章从失地农民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话语权的内容,并提出失地农民话语权缺失的现实状况,最后给出了保障失地农民话语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障。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成倍增长,农村土地征用规模逐渐扩大,失地农民群体急速膨胀。城镇发展不应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切入点,因此对失地农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失地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业现象也随即出现,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和谐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稳定.新时期,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生活成本、职业技能成本双重压力,探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鲁大立 《特区经济》2006,213(10):137-13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城郊地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国家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力度不够、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众多因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这一问题现在已表现得非常突出,如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我们应从提高征地补偿费的标准、加强就业安置的力度、建立健全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认清形势,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飞 《中国经贸》2009,(14):187-1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失地农民没有可持续的,有力度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老后生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指出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紧迫性,其次重点介绍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安排,最后指出制度建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制度建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的权益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失地农民的权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巨大障碍。以青海省平安县临空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以期望能够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较多地区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于海云 《乡镇经济》2008,24(10):33-37
苏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建设和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文章通过对苏州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政策的调研,总结了苏州市的做法,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征地政策和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太仓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先后制订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广泛开展了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20.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能不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基本表现及其原因,对如何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