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琦 《城市建设》2011,(2):293-294
从明挖洞口、暗挖洞口以及洞身施工等角度论述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从多角度分析了软弱围岩显著偏压现象导致大变形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胜田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并分析其成因,介绍了病害处理的具体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法,总结了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地质段隧道进洞方案和综合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隧道施工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3.
于海军 《城市建设》2011,(2):314-314
软弱围岩段大变形是隧道工程的难点,需要重点分析和处理。文章介绍隧道工程软弱围岩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而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软弱围岩段大变形条件下的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结合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龙门隧道的地质情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断层、裂缝、岩溶、片理发育、土夹层等破碎地质段的实际施工方法,小议隧道不良地质的治理措施,以及围岩地质钻探和量测在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特色地质隧道的施工除加强动态设计外,作为施工方要针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本文介绍了特殊地质隧道围岩施工出现险情时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隧道工程在公路建设中大量应用.作者结合在隧道方面的设计施工经验,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的特点、常用的施工方法以及针对性的辅助施工措施,针对设计中的超前预支护、预加固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镇胜高速公路岩溶发育,如何确定岩溶区域围岩级别及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岩溶处置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镇胜高速岩溶区域隧道勘察设计,并结合隧道后期地质变化的现场处理,总结一点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8.
隧道围岩分级就是评定围岩性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作为选择隧道位置、支护类型的依据和指导安全施工。隧道施工期围岩分级是正确地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一个较好的、符合地下工程实际情况的围岩分级,可以给地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的依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隧道施工工艺,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工程效率,节约施工的时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阐述了软弱地质围岩地段隧道的施工方法、技术要领,为类似情况下的隧道施工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应力重分布,围岩的性质较复杂且变化多、人为的因素对围岩性质影响大等因素,事先无法估计.因此,采取理论分析,经验判断相结合方法,指导斑竹园双连拱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隧道施工工法应从围岩自承能力、隧道支护与围岩自承能力关系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应用能量最小原理,维持围岩的原始状态,进行隧道施工工法合理性的选择和判别.  相似文献   

12.
隧道通过软弱围岩时,在开挖施工时,围岩变形大,容易发生隧道净空侵限与坍方等工程事故,必须根据围岩的特性,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本文通过某二级公路一隧道CRD开挖施工的施工过程为例,说明软岩地质环境中CRD施工的控制方法与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在山岭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围岩变形、地表沉降甚至坍塌等现象,因而采取恰当的施工工法以确保隧道开挖的稳定性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某高速公路上的某隧道洞口浅埋段,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差,且顶板厚度较薄,掘进初期多次发生坍塌、冒顶等险情.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上下台阶法和CD法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洞内围岩位移和塑性区的开展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D法先行导洞开挖在施工中起到了减跨的作用,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发展,较上下台阶法更有利于控制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收敛变形和塑性区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监控量测对于公路隧道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环节是针对于公路隧道施工过程,随时监控围岩的活动情况,同时根据支护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来指导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是判断设计可行性的重要前提,是判断施工方案是否正确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围岩安全性,稳固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公路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注重施工的全过程中的监控,才能够使隧道的施工正常开展。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了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并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了监控量测对公路隧道施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事故频繁发生,不但造成了财物损失和工期延误,而且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负面影响。软弱围岩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序繁多,工艺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通过对软弱围岩“变形与坍方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的分析,加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完全能够避免软弱围岩隧道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安全和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当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6.
将围岩隧道衬砌施工技术灵活运用到实际施工中,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并且这项技术能充分依据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突发状况灵活改变,增强了施工的可靠性,也为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建立了好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特征,然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山区软弱围岩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台阶法是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其特点是隧道拱脚变形较为显著,需要做好拱脚稳定性控制.本文将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进行简单介绍,分析隧道拱脚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拱脚稳定性施工控制技术,包括拱脚沉降机制分析、稳定极限状态计算、稳定性控制方法以及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工作非常必要.本文以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4标王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隧道右线Ⅴ级围岩深埋段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测试结果表明:在王村隧道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上台阶CD法进行施工,能够保证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及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春 《经济师》2003,(8):274-274
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快将其作为不可缺少的工序列入隧道施工工序中 ,已成为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呼声。隧道施工地质任务包括 :长短期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围岩类别的进一步准确鉴别 ,施工中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判断和防治建议以及针对围岩的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匹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建议等。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必将为高质量、快速度修建隧道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浅埋暗挖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地表塌陷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地表塌陷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地表塌陷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地表塌陷带来的危害。本文以某一浅埋暗挖隧道为实例分析,阐述了该项隧道工程地表塌陷原因,重点分析了地表塌陷处理及控制措施,最后给出了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