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年沧桑一瞬间,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实现了功能转变的四次飞跃,城市功能定位每5年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深圳建成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第二个5年即1985~1989年,深圳转变为中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0~1994年,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经济性城市;1995年至今,深圳成为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按照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未来5年,特区人将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国际性城市,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深圳将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技城、物流中心城市和现代金融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2.
创建深圳旅游的城市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政府规划,到2010年,深圳将建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使每个来深圳和在深圳的人都感到振奋。要使深圳成为人们心目中确认的国际性城市,首先应从旅游业着手,并应在打造深圳的城市品牌上做文章。打造城市品牌,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探寻进一步加快淮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淮安区域经济综合  相似文献   

4.
<正> 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不平凡的15年发展历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奠基、初创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基础、铺摊子,创造必要的投资环境;1986年至1989年为发展成型阶段,主要任务是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发展外向型经济;1990至今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建设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15年来,深圳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总体经济实力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5年来,深圳特区发展创造了闻名的“深圳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35.9%,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99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78万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达3.57万元/人.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335万人口、255平方公里建成区、638亿元工业总产值、3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4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002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317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新兴的港口城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  相似文献   

5.
陈彪 《特区经济》1996,(10):12-13
<正> 深圳如何定位和发展?如何构造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都是特区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1、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目标的提出深圳特区建设15年来,经济和社会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改变了以往单一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39个工业生产门类,1000多亿元的的工业生产能力.二是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累计900多亿元,特区开发新城达84平方公里,建成妈湾电厂、沙角B电厂、东深三期供水、盐田港一期、深圳机场、火车站等骨干基础设施项目,与国内1700多个、国际230个城市开通直线电话,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电信网络.三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1994年(下同)国内生产总值达560亿元,15年(下同)平均递增40.8%,在全国城市名列第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万元,属全国前列;港口吞吐量3000万吨,名列全国港口城市第八.四是对外经贸交往扩大.累计利用外资协议合同15713宗,外商协议投资178.16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77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十分之一.1994年,全市出口总值183亿美元,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群已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区域.从全国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地位稳步上升,2005年,三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7031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5.8%;地方财政收入总量6053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40%.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 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看城市发展; 区域经济的竞争,首先是城市竞争; 城市竞争,就要构筑城市平台,打造核心竞争力。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地区11个地市的(山西的长治、晋城市,河北的邯郸、邢台市,山东的聊城、菏泽市,河南的焦作、新乡、安阳、鹤壁、濮阳市)中心地带,是豫北区域建市较早、工业基础较好、历史文化较为悠久、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如何把安阳建成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带着这一问题,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长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计山带队,组织有关人员,于今年7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探寻进一步加快淮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淮安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近日以清浦区为例,对淮安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中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决定了通过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形成"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科学的中国经济新版图。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主体内容是,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分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分工合作的发展。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六大基本特征,需要形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论深圳经济特区国际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的国际城市化分为两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全球决策和控制中心的城市,称国际中心城市,一般层次为区域或跨区域的决策和控制中心的城市,称国际城市。1991年10月深圳提出建成“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这不仅标志着深圳特区的城市化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且由深圳特区引发的国际城市热潮不断地从特区向沿海城市扩展。深圳特区国际城市化,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课题,值得认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转变我省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处于重要地位,而培育区域金融中心,则能极大地推动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按市场经济要求制定金融发展战略,培育区域金融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较活跃地区之一。1991年—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9%,1993年完成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1994年完成2650亿元,列全国第五,比上年增长21.3%,涨幅名列全国第一,但市地与市地之间、县与县之间、中心城市与县域之间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在广东省物流等级体系中处于一级中心,物流业己经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香港的物流业发达举世公认,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两城市存在着合作的契机,2003年CEPA的签定无疑为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本文从CEPA下深港的两地合作,分析了深圳建成重要物流枢纽中心的可行性,以及深圳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使命意义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之大小,城市国际化程度是其首要衡量条件之一。对于这一点,现已成为共识。交通邮电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体现城市国际化的前提产业。一般地说,只有当一个城市的交通邮电业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进”与“出”这个城市的客流、货流、信息流(以下简称“三流”)具有使“地球变小”的效果。因此,深圳要建成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性城市,一定要先行研究交通邮电业的国际化问题,以便在深圳经济国际化进程中扮演好“先行官”的角色。所谓国际性城市,是指某城市在舆论及效果上,经济某领域或多领域的功能,在世界或某一区域内起着“中心”的作  相似文献   

14.
黄宝琴 《特区经济》1998,(10):36-37
<正>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高楼林立、人均产值跃居全国第一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这种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特别是作为经济特区所享有的诸多优惠政策更是直接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正如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一样,深圳的旅游业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第三产业。现在,各类型景区有40多处,从业人员高达10多万,固定资产200亿人民币,年总收入近160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可以说,深圳旅游业已完成了初期积累和发展阶段,现在正向产业成熟期迈进。 那么,深圳的旅游业到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它得以迅猛发展并享有如此之好的口碑呢?  相似文献   

15.
易能全 《特区经济》2006,210(7):14-16
深圳特区建立20多年来,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506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48亿元。深圳入境游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2309.5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游客449.35万人次,在全国大中型旅游城市中列第2位,旅游创汇17.23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型旅游城市中列第4位。深圳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  相似文献   

16.
龙国华 《湖南经济》2000,(10):30-32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衡之泾庭,潭之门户” (长沙古称潭州 )之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攸县更是湘东南重镇。湖南省编制的《长株潭区域城市体系发展规划》认为:“攸县是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镇,已基本上在充当南部地区中心的角色。”鉴于攸县目前的经济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我认为攸县面向新世纪必须实施城市带动战略,真正把攸县建设成为湘东南部的商贸中心城市。 一、攸县建成湘东南商贸中 心势所必然   (一 )把攸县建成湘东南部商贸中心,是湘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攸县地处湘东南部…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是区域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是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心城市政府履行好交通发展职能,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晓青  武一 《珠江经济》2005,(12):43-49
深圳在广东省物流等级体系中处于一级中心,物流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香港的物流业发达举世公认.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两城市存在着合作的契机.2003年CEPA的签定无疑为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本文从CEPA下深港的两地合作.分析了深圳建成重要物流枢纽中心的可行性以及深圳物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深圳一定能率先建成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暖及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详细阐述深圳构建低碳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分析深圳建设碳城市的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深圳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宁波重化工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宁波经济》2005,(2):22-24
发展重化工业是区域经济演进中的必经之路。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宁波必须充分利用基础条件,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加快建成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