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注重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需要和意义的精神。文章认为和谐社会需要公民人文精神的充实,公民人文精神的充实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大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文精神传播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其内在的品性,更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领导是关键,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是前提,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是重点,营造浓厚的人文建设氛围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侯雪霞 《魅力中国》2011,(6):199-199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就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来说,新课标引领了一大批英语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人文教育也在英语基础教育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赵丽泉 《魅力中国》2014,(12):212-212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导向的教育观。它既注重科学教育,又注重人文价值培养,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在作为“教劳结合”理论形式之一的“产学研合作”中既发挥着基础平台作用,也发挥着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地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地位.高校在体制改革和发展中,也需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人文关怀在现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发展实践,分析了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鸿 《改革与开放》2011,(12):188-189
在这提倡科学与人文的时代里,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在90后大学教育中是重要且必要的。对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形成来说,传统精神文化的教育正是与其相辅相成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将传统精神的感知和实践融会贯通到大学教育中,以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亦是当前需要去努力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黄秋瑞 《中国经贸》2008,(22):128-129
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财经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中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分析独立学院在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应通过变革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人文氛围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代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猛烈撞击,当代科学教育该如何变革和定位,以适应和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系统中众多因素的复杂课题。笔者认为,在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部分(科学课程里)应渗透人文理念,塑造人文精神,以符合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指使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当代人文精神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以封建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也完全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性相对立的抽象的人文精神,更不同于当代西方存在主义所宣扬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它主要针对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文教育的不足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斐 《改革与战略》2004,(12):89-9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教育趋势,然而"重视"科学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科学精神的培植,却暴露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诸多缺陷 探究人文的本来内涵,对照不少大学生人文素养匮乏且科学精神不足的严峻现实,那种人为地将科学与人文进行分割、倾斜的片面化的教育,其结果只能造就科学与人文相背离的人。  相似文献   

11.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必须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必须注入人文精神和知识力量两股新的源泉.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以人文为基础,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式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军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捷 《新西部(上)》2007,(9X):123-125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必须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必须注入人文精神和知识力量两股新的源泉。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以人文为基础,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式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军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磊 《魅力中国》2010,(35):292-293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对立冲突是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大景观。回眸20世纪,我们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冲突。探索两种文化冲突的根源,寻求两种文化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学界的重要课题,更是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未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任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思想理论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历史证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生活进步的基础,然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维和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理性选择发展的走向和速度,趋利避害。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是一种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系统方法论,而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司慧慧 《魅力中国》2010,(31):168-168
建设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高校美学理论研究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起来,是在顺应当今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的主题下,从高校美学教育的角度来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宋利娟 《魅力中国》2010,(31):170-171
建设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高校美学理论研究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结合起来,是在顺应当今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的主题下,从高校关学教育的角度来为和谐社会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科学离不开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本刊选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的一篇有关科学与人文关系的文章。文中他从要求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论语》和《老子》谈起,逐步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并提出要把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升华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最终使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高新区的“金领”、“白领”们都具有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背景,在创造和享受财富的同时,常伴随着对科学与人文的终极思考。杨先生的文章不无禆益。  相似文献   

18.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影响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利于学生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索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的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二者融合对高等教育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二者融合育人是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的需要.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具有当代价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刘静 《新西部(上)》2009,(11):173-173,165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和谐发展的需求。在融合方式上,应注意完善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