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本文从IPO抑价以及长期市场回报的角度,考察H股公司中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否提升公司价值。研究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IPO首日抑价,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因此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在控制了市值规模等因素之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公司能够在上市后获得显著更高的经过市场调整的累计超额回报(CAR)。本文研究在丰富相关学术文献的同时,对于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刚刚开放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IPO抑价以及长期市场回报的角度,考察H股公司中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否提升公司价值。研究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IPO首日抑价,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因此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在控制了市值规模等因素之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公司能够在上市后获得显著更高的经过市场调整的累计超额回报(CAR)。本文研究在丰富相关学术文献的同时,对于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刚刚开放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熊真凤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1,30(5):115-118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的重要手段,投资者时公司治理结构的预期会体现在IPO定价过程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助于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降低发行过程中的IPO抑价,减少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7.
芮卫 《经济论坛》2011,(5):51-54
本文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解释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203家公司的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创业板市场资金博傻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业板自开板以来表现出较高的抑价率,其影响因素颇多。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两方面因素对创业板IPO抑价有着显著影响,公司治理也对创业板IPO抑价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IPO抑价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IPO抑价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创业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立足于刚启动半年的创业板市场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与主板市场的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IPO抑价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创业板市场上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均失去解释能力,且非流通股比例与初始收益率负相关而其系数并不显著.要控制IPO抑价应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者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认购方式与IPO抑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为基础,研究认购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2002年中国IPO认购方式从上网定价转变为向二级市场配售,两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之一是投资者在认购股票时是否需要支付利息。在上网定价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期间的冻结资金利息为公司所有;在二级市场配售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不需要承担利息损失,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认为,二级市场配售的认购方式将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认购方式中隐含的利益分配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南  卓贤 《财经科学》2004,(2):32-36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2001~200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12.
陈艳丽  曹国华 《技术经济》2010,29(12):32-35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低下和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的具体表现。IPO抑价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众多金融风险。在中国IPO抑价率过高,普遍达到100%以上,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和很多的新兴市场。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再构建模型引入实证分析,对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同时承销商声誉、"公司信号"、资本市场"羊群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3)
在A股市场上,IPO抑价现象屡屡发生,既为投资者们提供了一个低风险投资的机会,也为我们研究监管政策以及A股市场上投资者情绪对IPO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环境。文章根据国外学者经验,结合国内市场实际情况,着重分析IPO抑价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IPO抑价现象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以及西方金融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观点纷呈.在我国,上市公司抑价现象更加严重.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定价的相关制度、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等方面入手,对中外上市公司IPO抑价理论进行对比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革为初步询价定价,提高了询价期间的公共信息在IPO抑价中的作用,降低了等待上市阶段公共信息在IPO抑价中的作用。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0  
刘煜辉  熊鹏 《经济研究》2005,40(5):85-95
本文报告了中国市场异常高的IPO抑价。我们发现,经典文献关于IPO抑价的种种动机的假说在中国缺乏立论基础。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的IPO抑价的根本原因。“股权分置”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利益机制,异化了IPO参与各方的行为方式,割裂了一、二级市场的套利行为。“政府管制”产生的寻租行为增加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因此产生更高的IPO抑价。本文研究证实了,如果不解决影响市场正常运转的“股权分置”和过度“政府管制”问题,任何局部的、技术的IPO变革措施都不可能平抑一、二级市场的异常价差。  相似文献   

18.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当代财经》2023,(10):58-71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佩  姚亚伟 《当代经济》2008,(3):130-13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20.
股票IPO抑价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现有的各种解释IPO抑价的理论和对我国股市IPO抑价的研究两方面对股票IPO抑价理论的研究加以评述,并指出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变迁的背景下IPO抑价理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