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定义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纳入监管的范畴以及监管责任分工等。  相似文献   

2.
施俊 《新财经》2014,(2):22-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07号文)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影子银行的范畴。有分析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可能在央行牵头摸底之后实现归口监管。  相似文献   

3.
正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定义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纳入监管的范畴以及监管责任分工等。业界认为,这份文件可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法"。针对影子银行实行全面、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事关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最为急切的核心课题之一:首先,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自2010年以来骤然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就存量来看,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首次迎来高层监管表态。1月初,一则关于控制影子银行风险的“国办107号文”在银行同业广为流传,并引发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5.
李斌 《新财经》2014,(2):69-71
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将会是这次影子银行整治的重点,影响也将首当其冲。107号文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界定的同时,也明确了相关领域的监管责任分工,并要求各个金融机构将理财业务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财经》2014,(2):72-73
如果加强了法制监管,丢掉政府监管,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企业。107号文让P2P(个入网贷)公司因波纳入影子银行范畴而感到高兴。一些P2P公司认为,这说朗监管层至少量视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7.
王寅 《中国报道》2013,(5):46-47
银监会"8号文"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举动使"影子银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什么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它一无是处还是有利有弊?3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8号文")。次日,银行股在沪深股市上集体暴跌。股市的这一波动,将银行理财产品等银行业务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影子银行"问题推入大众的视野。模糊的影子"影子银行"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于2007年首次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子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的冲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07号文件首次从官方层面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了界定,但具体监管思路尤其是对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厘清。文章从金融自由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将影子银行看作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系统性角度构建影子银行监管体系,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在对私人部门分别监管的基础上设置系统性监测部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在监管之外,起到"类商业银行"作用的信用中介.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在信贷需求、银行盈利需求、金融创新和监管控制几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发展.影子银行会计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使得监管难的问题雪上加霜.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影子银行运作机制,认为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是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抓手,会计信息监管的...  相似文献   

10.
朱琳 《特区经济》2014,(12):82-85
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积极地关注。关于影子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众多且角度多样。本文主要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特征、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风险控制与监管等角度加以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栩 《北方经济》2016,(1):63-65
一、我区“影子银行”的主要构成及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形形色色的“影子银行”概括为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具体到我区,以下几种是我区“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这份被视为中国规范"影子银行"最高级别的文件,却因为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等方面的问题,被业界认为带有明显的部门利益色彩。一位央行内部参与监管部门政策协调的官员感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这样的感叹,又何止是在这份文件的制定和协调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大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前几年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就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拉锯  相似文献   

14.
卢树立  黄丽娟 《中国经贸》2014,(10):153-154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引起监管层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以信托贷款为例描述了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新财经》2014,(2):74-75
“中国人要感谢影子银行,囚为影子银行在忍辱负重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创新。”107号文出台后,在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业内人士纷纷对文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这是对影子银行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的认为文件对于银子银行的定义和分类不清晰,  相似文献   

16.
正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快,影响力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潜在的风险不断积聚。从监管的角度看,当前其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体系的全面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基层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反映中国影子银行本质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影子银行的内在扩张机制,并依据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实践设置三种资本监管政策,分析资本监管政策的福利效应并评估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信贷政策冲击和资本监管冲击都会给予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刺激影子银行扩张。相比静态资本监管政策,动态资本监管政策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表内资本监管政策因驱动影子银行规模激增,致使政策效力被严重弱化,其社会福利增加效应小于全面资本监管政策的该效应。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动态资本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能够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尤其是全面资本监管政策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抑制影子银行无序扩张来协调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金融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探索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和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正属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和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的相关措施,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保障经济建设资金运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各类基金公司、小贷公司和私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影子银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到,他不仅给中国传统银行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影子银行的发展中带来的高杠杆效应、高流动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负面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文章主要是针对影子银行的存在的诸多问题,集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并讨论具体监管措施,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3日,华尔街见闻传来消息,中国"影子银行"融资链条崩溃迹象冲击到了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国大宗商品融资套利模式的崩溃,先导致铜、铁矿石暴跌,然后全球基准航运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一天内暴跌8%,该数据创下过去6年来当日最大跌幅。上个世纪末,"影子银行"诞生于美国华尔街,并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但是"影子银行"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纷纷出台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试图改变过去监管缺失的状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两会闭幕当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的话题,他表示"已经在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2008年之后,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恣意生长,衍生品也已如火如荼,既创造了繁荣景象,也突显了风险征兆。新年伊始,政策层等针对"影子银行"陆续祭出一系列监管动作,将之推至阳光下看来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