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  相似文献   

2.
正销售渠道采购制度完善是保证婴幼儿奶粉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日前,京东、红孩子、丽家丽婴、乐友等多家婴幼儿奶粉零售企业在"2014品牌放心消费倡议"—婴幼儿乳粉专场中表示,企业将通过加强渠道把控,向消费者提供"好奶粉",重振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信心。当前,婴幼儿奶粉安全受到全民关注。但相比国际成熟市场,国内市场仍然存在奶粉品牌众多、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在此情况下,渠道如何起到"净化器"作用,帮助消费者做出专业、放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大众标准化》2011,(9):71-71
在国家发改委刚刚约谈了包括乳业协会在内的17家行业协会,下大力度稳定物价之际,洋奶粉涨价的风潮又起,在部分市场,桶装洋奶粉价格普遍上涨。有媒体指出,此举暴露出国内行业组织难以制约外资品牌的窘境,同时也凸显国产奶粉在中国市场丧失价格和市场话语权的尴尬地位。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寻求重占市场的通道,是摆在中国乳业面前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洋品牌奶粉价格的风生水起,一些不良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纷纷打起了"洋奶粉"的主意,空罐回收造假、原产地造假、跨国代购假货骗局、问题"洋奶粉"国内不退不换……如此种种,使"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6.
据载,随着卫生部对“二恶英”解禁令的发布,曾被冷落的洋奶粉重又红火起来,在京城一些大商场和超市,其销售额正以每月60%的高速度增长,国产奶粉又成了“陪衬和补白的角色”。平心而论,洋奶粉的“卷土重来”,着实是在对国内奶粉厂家“上课”。 比利时“二恶英”没来时,有国内奶粉厂家在自己的奶粉包装上印有英文商标和洋娃娃图案,说采用的是“外国原料,是百分之百的进口奶粉”。在“二恶英”袭来时,这些奶粉厂家又纷纷自揭面纱,在媒体上说其“产品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国产牛奶,是地道的国产货。”然而即便如此,仍鲜有消费者问津。其实,当洋奶粉因“二恶英”遭重挫时,对国内奶粉厂家可谓是“天上掉馅饼”,何不借势造市,设法占领国内市场甚至打出国门?可仅有嘴巴功夫,并无切实的促销手段和措施,坐失良机,于是洋奶粉又“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7.
红榜     
婴幼儿奶粉抽检未发现违禁物质据央视《第一时间》报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近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奶粉进行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检测指标符合标准、没有发现添加违禁物质。此外,从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营养素数据来看,中国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无明显差异。上榜理由:一系列的奶粉事件后,广大消费者对奶粉的质量安全变得特别敏感。婴幼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把好奶粉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数据表明,国内70%市场已被洋奶粉所占。这串庞大数字上的每一个小数点,都在拷问国产奶粉将何去何从?"狼"确实来了,还是一群。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国产奶粉还能"杀出重围"迎来春天吗?  相似文献   

9.
许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是喝国产奶粉长大的,但现在他们为自己的宝宝购买奶粉时,却有了新的选择-进口婴儿奶粉。婴儿奶粉的货架上,名声显赫、身价高昂的进口奶粉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在众多光彩照人洋品牌的包围中,国产婴儿奶粉就像灰姑娘,自愧不如。长期以来,国内的婴儿奶粉行业就被国外的名牌包围着,缺乏与之竞争的力量。虽然洋品牌奶粉的价格几倍于国产品牌,但消费者还是热衷于购买洋奶粉。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国产婴儿奶粉在市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国产和进口婴儿奶粉的差距在哪里?国产婴儿奶粉在与进口婴儿奶粉的竞争中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国产婴儿奶粉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才能冲出洋品牌的包围? 一、中国婴儿奶粉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中国婴儿奶粉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0.
几年间,国内洋奶粉均价已经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其中,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雀巢的超级能恩1段也卖到了318元,容量却从900克调低到800克。而在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只有内地市场的一半,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然而,这丝毫未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激情,尤其是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洋奶粉卖价之所以能在中国步步登高,勇夺全球最高称号,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1.
《厂长经理之友》2013,(9):16-16
8月16日,蒙牛耗资超过100亿港元获得雅±利89.82%股份,成功收购广东奶粉巨头。蒙牛总裁孙伊萍出任雅士利董事会主席。适逢新西兰奶粉深陷质量危机,国内乳粉市场空间巨大。而奶粉业务是蒙牛短板,市场占有率不足1%,并购中国最成功的奶粉品牌之一的雅士利,是蒙牛尽快完善其“全产业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洋奶粉说涨就涨,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条: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仍未消退,消费者对其安全、品质存在信任危机;国内乳业标准降低,大企业窝里斗,恶性竞争;洋品牌奶粉多年经营,已经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将对进口奶粉执行注册制新规,没有"身份证"的洋奶粉品牌将以难进入中国。2008年,国内只有两家新西兰进口婴幼儿奶粉品牌,到了2014年,进口奶粉品牌的数量已超过200个。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在国内奶粉的"不争气"中,成为洋品牌乐园。根据质检总局公告,自5月1日起,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境外生产企业,如未按照《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办理注册,其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被允许进口中国。  相似文献   

14.
曾有业内人士称,市场上大量的常温奶都是由进口奶粉还原而成。近几年国内奶产品的增速是40%,而奶源增长率却不到20%,其中的差额就是靠进口奶粉填补的。在2005年关税进一步下降、进口奶粉价格会再次下调的情况下,如果通则作为国家标准实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按食用对象分,有婴儿奶粉、较大婴儿奶粉、幼儿成长奶粉;按产地分,有国产奶粉、进口奶粉、中外合资生产的奶粉;按包装形式分,有罐装奶粉和袋装奶粉。面对名目繁多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如何才能摆脱“外行”的盲目,选购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呢下面向您推荐“五步选购法”,即“一看、二查、三压、四摇捏、五比价”。一看就是看奶粉包装物上的产品说明。无论是罐装奶粉或袋装奶粉,其包装上都会就其配方、性能、适用对象、食用方法做必要的文字说明,消费者通过浏览食品说明,…  相似文献   

16.
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频发,父母纷纷转投洋奶粉怀抱,认为洋奶粉"值得信赖",然而,在"代购佬"眼中,国内奶粉代购乱象丛生,骗招层出不穷,有太多不能不说的秘密:有些国内奶粉商,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商标,然后回国进行广告轰炸,其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婴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水平,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但是如果这件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占领世界市场,必成奢望。消费者对国外婴儿奶粉"青睐有加"甚至"大加追捧",对国产婴儿奶粉"心存疑虑"以致"视而不见",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国人用脚投票,国外产品在与中国产品的竞争中渐渐占据上风。这种竞争已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国产奶粉在国际市场上也遭遇"滑铁卢",对外出口屡屡受挫,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开始限制进口中国的乳制品。既面临洋品牌挑战,又难以打开洋市场,一进一出,两面受阻,如  相似文献   

18.
说到奶粉,可谓让国内的爸妈们操碎了心。一边是洋奶粉年底纷纷涨价,一边是中国明年洋奶粉关税临时下调的政策。现在国外的奶粉价格到底是多少?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2011年底海外奶粉实际价格"谍报",供国内的爸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蜀质量跟踪》2002,(18):53-55
第四次考验。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过神州大地.伴随着国外的彩电、冰箱.洋奶粉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对中国乳品业形成了第一次冲击.也是在这次考验中.国内乳品企业生产出了自己的高质量配方奶粉和风味奶。  相似文献   

20.
北班 《企业世界》2007,(1):32-32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对奶制品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奶牛养殖和奶制品的生产加工行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国内奶制品出现了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由于近年来我国部分奶制品安全事故频出,导致国内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大增。给国内奶业带来一定的冲击。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进口奶粉1.6万吨,比2004年增长21.4%,今年以来进口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上半年进口量已达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9.8%。进口奶粉除了部分直接在国内市场销售外,还有不少被还原成液态奶销售。这反映目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国家标准滞后、优质奶源不足以及对奶制品生产销售管理仍有待加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