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投资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是由投资规模(投资率)、投资结构与投资效率三个具体的投资变量共同决定的。文章通过建立起投资与财政收入增长关系的数理模型并经推导后认为,要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包括投资规模(投资率)、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率三要素在内的总体投资效率达到最高。由于投资率水平变动客观上要受多方面因素所制约,因此,优化投资结构及提高投资效率应是我国现阶段实现国民收入及财政收入增长最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中国投资率已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从主要东亚经济体投资率变动的经验来看,中国投资率下降符合经济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美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动趋势来看,技术进步在投资结构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知识产权产品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在投资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居民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带动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加快增长。新发展阶段,要促进投资增长转型,提升投资效率,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1)
稳投资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需要。然而山西省投资存在投资率提高与投资效益下降并存等问题。建议采取充分发挥市场对投资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改革投融资体制等政策措施来提升投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稻葵  徐欣  江红平 《经济研究》2012,(9):46-56,71
本文首次系统地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前沿计算方法,试图回答中国投资率是否过高这一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计算了两个投资率:一是境内投资率;二是国民投资率,即(境内投资+对外投资)/GDP。通过横向的对比,发现无论是境内投资率还是国民投资率,即便考虑高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都远高于世界各国。其次,采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准模型,利用中国的参数进行校准,并且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逆向积分法模拟中国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上世纪90年代平均境内投资率低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率6%,国民投资率4%;2002年后,平均境内投资高于福利最大化的投资率5%,国民投资率12%;1990—2008年实际投资相对福利最大化的投资路径总福利损失约为5.9%,相当于每期损失约3.8%的GDP。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如果适当地降低国民投资率,同时改善投资效率,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率并不会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技改投资:问题与方略张力平张思静“八五”以来,河北省技术改造投资增长速度很快。1991年至1996年间河北省国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为1991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为744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391%,比“七五”时期254%的年平均增长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技术改造投资效果评价的总量法、技术改造投资效果评价的差额法以及技术改造投决效果评价的边界值法进行分析,指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结构性失衡集中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当前再依靠大规模投资已经难以为继,需要进行增量调整,即实施技术改造,进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稳定经济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率、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实施,需要政府从财税、融资等多方面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一五"期间仍需保持较高投资率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验表明,高投资率对应的是经济高增长,但过高的投资率会給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投资率一直持续高位,"十一五"期间是否要降低投资率?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仍需要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并运用指标推算法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投资率的的合理区间.针对目前投资率低下的现状,对"十一五"期间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本文通过对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以及固定资本形成率的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根据经济增长特点,将中国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3以来,消费比重下降,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权重越来越大。同时也进一步探索投资、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并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角度分析了投资需求的成本。只有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才能实现经济平稳、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投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特征不仅与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格格不入,而且与投资理论相悖。本文在提出中国高投资率之谜和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投资转化率和资本折旧率两个反映投资质量的变量对资本存量和投资率水平的影响,从投资质量视角解释中国高投资率之谜。分析表明:中国的投资质量低体现在投资决策失误、工程质量差和中间费用高等方面,从而导致较高的资产折旧率和较低的投资转化率;高投资率对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不高,中国资本依然稀缺,资本的边际报酬率难以进入递减期。解决中国高投资率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选择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科技投入指标,对1991~2003年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相关性模型的建立,对东北地区未来科技投入的趋势做出判断,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科技投入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曲金艺  李伟  曲智 《技术经济》2021,40(5):10-15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飞速变革,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对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中国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的作用方向.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具备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技术水平越高其对外资进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两者具备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中国先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外资的依赖程度将不断降低.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外资进入质量及完善外资引进政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vestment affects the growth of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technological positions. This study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differences in how R&D investment influences firm growth between technological leaders and followers.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 Using a sample of 2322 observations from 492 firms in the U.S. chemical and allied products industry for the period 2000–2009, we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R&D investment leads to greater firm growth for technological followers than for technological leaders. We also find that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vary depending on whether a firm is a technological leader or follower.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制度的实质性创新,而科技进步必须进行相应的科技投入。在既有的科技投入主体中,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地方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籍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本文检验了新疆财政科技投入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疆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没有出现"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在举国科技援疆之际,新疆应该积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1990年~2007年间新疆公共投资总额持续增长,有力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公共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呈先升后降的态势,而公共投资的内部结构没有太大变动,公共基础设施占比较大,且城镇公共投资比重远大于农村。总体来看,新疆公共投资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新疆公共投资应在合理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农业及农村地区的投资份额,加大对教育、科技方面的投资力度,而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宜扩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理,并使用中国省际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由2008年之前的平稳期进入到大幅度下降期,但区域间趋同趋势明显;中国金融发展不足与发展过度问题并存,其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也因地区不同而出现了明显差异,在投资扩张系数较高的地区存在着“金融失效”现象,在投资扩张系数较低的地区存在着“金融诅咒”现象,在投资扩张系数居中的地区存在着“结构失调”现象;政府干预会加剧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但该作用在不断减弱;资本积累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的缺失,是资本存量对资本回报率产生负向影响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增强型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资本回报率的提升,还延续了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时期;技术进步是中国资本回报率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长革 《财经研究》2006,32(2):30-41
关于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学术界有颇多争论,虽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文章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得出结果:公共投资与产出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即公共投资占GDP的合理比重为4.5%,公共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合理比重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效率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投资增长、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投资规模驱动型增长方式向投资效率提高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函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投资函数模型,是对投资行为的描述,也是对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的分析。对投资函数的研究,实质是对投资规模制约方程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如何确定适度的投资规模。而投资规模的大小、投资规模是否适度,又直接决定了投资规模效益的高低。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表明,投资规模是否合理、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投资规模的诸因素,确定合理、适度的投资规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模型、资金来源多样化条件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函数模型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投资规模的因素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