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实施的监督和业务管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政府授权的金融业的监管当局,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平稳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长期建立在一个缺乏自律的微观金融基础之上,其监管难度、监管效率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高健 《特区经济》2005,(7):215-216
非现场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而非现场监管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则是非现场监管模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所使用的非现场监管模型顺应监管的需要几经变化,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非现场数据分析及早期风险预警体系。一、美国早期使用的非现场监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全球金融监管继续致力于加强全球和区域监管的合作,重视监管的效率、稳健与透明,各个国家和各个金融领域都推进了机制调整.以适应全球统一框架和标准的建立。本文综述了2004年各国和全球金融监管的特征,分析了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监管状况,并展望了全球金融监管的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杜朝运  林航 《山东经济》2012,(1):101-105
在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合成谬误”问题,即从微观层面上看是单个金融机构的合理行为,但若每个金融机构都采取同样行动,则会带来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国际上也开始有了实践。引入宏观审慎监管对我国现有金融监管的理念、格局和工具将带来挑战。我国应改变传统的注重微观审慎监管而忽视宏观审慎监管的监管理念,对建立在传统监管理念基础上的监管格局进行改良,同时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强化我国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5.
李佳嶷 《中国经贸》2010,(10):132-132
本文以澳大利亚金融监管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对澳大利亚金融监管改革后实施目标监管的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结果表明,伴随着澳大利亚金融机构在改革后运行愈加稳定高效,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监管变革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一体化特征,从分业监管框架发展至统一的监管框架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意味着中国金融混业监管有了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主要有统一监管、分业监管、不完全统一监管三种模式。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特别注重健全和完善本国金融监管体系,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适应性变革。从长远看,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理顺协调沟通机制、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加强国际合作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对投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然后指出美国现行监管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监管不到位所带来的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最后介绍了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投行的监管措施,表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加强对金融产品信息披露的监管,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全球化的金融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9.
分立的金融监管岂能“各管一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描述目前“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分立金融监管格局时,金融业内常用的描述是“几家监管机构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表面上看,银行、证券、保险和货币政策这种划分似乎十分清楚,界限分明。但分立的金融监管能“各管一段”吗?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加入WTO,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涌入,必将给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带来监管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际金融监管在组织结构体系、法律制度、监管方式、自律机构及监管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改进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的自律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