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建设年",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1996年作为基层供销社建设年"的简称。开展"建设年"活动,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供销社自身发展的需要。笔者在从事供销合作事业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建设好基层社的关键在于县联社。这是因为:①县联社处在通上联下的中心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中央有关供销社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社的各项指示,都是通过县联社向基层社传达贯彻,并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直接组织具体指导实施的,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县联社的职能作用发挥得怎样。②县联社是基层社的直接领导,直接掌管着基层社领导干部的提拔、任免、培育和奖惩及领导班子配备、调整、充实和提高的权力。县联社能否按照干部的"四化"标准、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供销社的特点,为基层社选拔好合格的"一把手",配备好结构合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与基层社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灵寿县1983年前全县27个基层社21个亏损,亏损额56万元,83年选举产生的县联社,从抓改革入手,对基层社领导班子逐个进行调整整顿,从县联社机关和  相似文献   

2.
"全县一社"实质是县联社、基层社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和调整,以新的组织管理体制规范全县供销社的运作,使之适应改革供销社经济体制的目标。唐山市供销社从1992年开始推行"全县一社"改革,目前已有六个县(市)实行"全县一社",占市社所辖10个县(市)社的60%。一、实行"全县一社"的起因第一,它是适应体制改革大趋势的客观要求。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中央3月政治局会议为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改革的大趋势相适应,如何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成为深化供销社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全县一社正是深化供销社改革的形式之一。第二,它是加快供销社发展的内在要求。供销社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如企业投资的不断追加,中高档次的营业设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制度,市场竞争能力和有效的竞争手段,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等。但实行"全县一社"以前,县联社和基层社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种多年一贯制的旧体制在建立市场  相似文献   

3.
广平县城关供销社,是全县基层社中一个没有棉花,以日用工业品和饮食服务等综合经营为主的基层社。三年来,他们围绕市场内挖外拓,综合开发,使企业逐步走出低谷,迈上了一条稳步发展之路。城关供销社在改革前是县社系统的"老大难"单位。一是亏损多。91年底,县社对该社审计时已形成亏损140余万元。二是冗员多。当时全社在册干部职工107人,其中行管人员32人,副主任就有8人。三是遗留问题多。旧库存、挂帐资金达50余万元,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亏损严重,已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1992年以来,他们通过对责任制不断完善提高,内挖外拓,灵活经营,使企业逐步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一、精练队伍,消肿去冗。针对多年形成的人  相似文献   

4.
威县县联社是由36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24个基层供销社组成的联合社。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发展基层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基层社这个基础和重点,竭尽全力促进基层社的振兴,走出了一条巩固发展、联合兴社的路子,全县24个基层社无一亏损。一、"三提一稳"巩固基层社提高基层社班子、班长、职工的素质,这是振兴基层社的根本。一是提高"一把手"的综合素质。"一把手"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基层社的兴衰。大量的实践证明,搞好一个基层社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启用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就能救活一个基层社。为此,我们始终把人的问题作为振兴基层社的根本问题,把提高基层社"一把手"的综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基层供销合作社普遍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下,河北省邱县供销社却独树一帜,全县6个基层社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基层社连续14年无亏损,1998年上半年,全县基层社完成购进总值761.6万元,完成销售总值813.5万元,同比增长35.4%和47.5%。加强调控监管力促尽快解困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邱县也同其他县的基层社一样,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问题,但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调控职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活血化淤,力促尽快解困。首先,调整了基层社建制,将原13个基层社按经济区合并调整为6个基层社,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其次是举贤荐能,建好班子。根据各社经营状况,干部实绩考核和系统工作需要,使12名中青年业务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搞活基社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三是在县社机关开展了"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实行了主  相似文献   

6.
我们就1998年度基层供销社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不仅发现了一些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而且深切感到基层社仍处于内外挑战的困难时期。冲出"沼泽地",实现供销社的振兴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状——困境之中的希望和亮点近年来,我县基层供销社遇到了多渠道竞争、购销资金紧缺、历史经济包袱沉重、企业大面积亏损等内外交困的严峻挑战,多数基层社处于"吃饭难"、"经营难"、"发展难"的窘境,但基层社职工历尽艰辛,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服务,使基层供销社逐步摆脱困境,步入了振兴与发展轨道。实施"改"字工程,困难企业出现转轨。1999年初,由一名县社副主任带队,到个别亏损严重的农场供销社,重点进驻"解剖",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九农场供销社的3个分销店、一个摊组、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全国总社确定的基层社建设年,在建设年中,县级供销社应起什么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笔者曾于1990年就提出"振兴基层社,关键在县联社"的论点(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0年第7期),现就县级供销社的作用及其改革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经营、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目标取向上的误区。供销社在步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针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目标,并  相似文献   

8.
张北县供销社1990年前三分之二的单位经营亏损。1990年底全县挂帐及各种经济包袱高达2300万元,加上库存商品中潜亏问题,每个职工肩负经济包袱1万元。1990年下半年调整了县社领导班子,新班子针对供销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劳动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全县供销社企业焕发了生机。改革后的1991年减亏390万元,1992年减亏37.5万元,1993年减亏42万元,到1993年底全县帐面亏损19.5万元,三年累计支付非正常利息750万元,上缴税金676万元,三年实际盈利571万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基本做法①改革县联社管理体制,变管理、监督服务型为服务、监督管理型。县联社将原来的十个科室撤并为三科一室,机关人员由50人减至25人。被精简下来的人员除9人按规定提前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外,其余人员充实到业务第一线和兴办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9.
当前,供销社系统多数基层社经营难度最大,经济包袱沉重,富余人员太多,被私营个体商贩冲击厉害,多数地方银行不再注入资金,往年主要靠卖化肥维持开支,今春化肥压库时间长,利息负担重,基本不赚钱甚至赔钱,因而出现大面积亏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昌黎县13个基层供销社,竞有九个基层社消化经济包袱利息后,仍然不亏损,甚至有所盈利。已提前实现省供销社"九五"规划关于"全省平原地区用三年、山区用五年基本实现基层社正常经营(不含消化包袱利息)不亏损的要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迹?最近,我们到该县所有的基层供销社走了一遍,调查发现他们的困难一点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无级县供销社有农资经营单位22个,其中县级公司一个,基层供销社21个,担负着全县十多万农户、53万亩耕地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任务。为了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更好地为农服务,我们从95年11月份开始,建起了以县生产资料公司为龙头、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的22个县基农资连锁站。通过连锁经营,增强了为农服务意识,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一、农资连锁经营是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我县的农资供应,原先是县公司与基层社各自为战,分别采购,分别供应,即使是生产公司向基层社提供化肥,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式的纯买卖关系,由于基层社经济实力很弱,资金十分紧张,经营非常困难。因此经常出现断档缺供,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也为不法个体户非法经营农资以可乘之机。县生产公司虽然实力雄厚,资金有保障,货源充足,但由于场地所限,限制了生产资料的经营。这种情况,县社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县社主任亲自带领生产公司和基层社领导到外地考察,学习了外地农资  相似文献   

11.
一、供销社企业效益的回顾从总体上看,"七五"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改革取得了"恢复三性"、实现"五个突破"、"六个发展"的效果。进入"七五"末期,特别是1990年以后,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是几个基层社、市县公司的效益滑坡,逐渐地变为多数企业的效益滑坡。并由几个企业的亏损变为多数企业亏损,由多数企业亏损变为一个县、一个市,经济包袱越背越重。时至今日,有些地市县供销社亏损有增无减,不合理的结算资金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过高,经营资金短缺,服务功能下降,个别企业已经影响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齐河县务头供销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社,在当前供销社经营乏力、举步维艰的形势下,该社严格管理,开拓经营,勤俭办社,取得成效,成为全县基层社的排头兵。一、科学决策,选准经营切入点1992年以来,当地基层社较普遍地推行了"社有民营"改革,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以包代管、以租代管,有经营设施被无偿占用,承租费不能按时上缴,资产流失等现象。务头供销社理事会一班人冷静面对现实,对兄弟社改革状况和自身实际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召开社员代表会广泛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深化改革应符合本社实际,充分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场竞争激烈,业务经营困难,供销社行业普遍效益滑坡的情况下,我们新河县供销社充分发挥县联社指导调控作用,因势利导,因企施策,组织引导基层供销社探索出了一条办厂兴社、以工促商、自我发展的路子,使经营萎缩的基层供销社充满了勃勃生机,不仅在大商潮中站稳了脚,而且保证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统一领导层思想,调整战略换脑筋我县供销社社办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八十年代初期,我县供销社受计划经济影响,"一刀切"大上工业项目,全县基层社在短时间内上了十几个工业项  相似文献   

14.
2000年9月,任太明同志从粮食局局长的岗位上调到县供销社任主任、党委书记。他思想解放.懂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硬是把一个困难重重、效益滑坡的企业.推进了先进行列。2001年.涉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考核中跨入第五.2002年跃入第三,2003年跻身第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明单位”,被省社表彰为“全县基层社无亏损先进单位”,被市社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兰山区供销社本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用活政策、强化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启动基层社活力为切入点,全方位开拓城乡两个市场,使供销社群体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系统合力和企业后劲逐步增强,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得到快速发展,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市)供销社,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十强县联社和全省20佳县联社。一、加大改革力度,实施整体推进(一)调整企业结构,启动基层社活力。着重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主任包片、科室包点,对基层社边小微亏、功能微弱的农村门店进行拍卖和抽本租赁经营,一年内抽回商品资金350万元,有效制止了基层社的经营滑坡和长期亏损现象。二是对农资、农副产品、食盐等传统支柱业务和骨干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持股上岗、超利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责任制。三是采取以大挎小、以强带弱、有偿转让、切块搞活的有效形式,动员经营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单位兼并亏损  相似文献   

16.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实现为农服务办社宗旨的基本环节,也是农民最关注的焦点。全国总社提出,1996年是"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年",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各级供销社尤其是县(市)联合社应当积极响应全国总社的号召,大力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把解决基层社的问题作为深化改革的突出重点和当务之急,下大力切实抓出成效,力争平原地区三年、山区五年,基本解决基层社亏损问题,使基层供销社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我县供销社有34个基层社。为有效地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在市、县农行的支持下,先后在33个基层社推行了"商品转卖、资产租赁、银企联手、承包经营"。承包门市223个,组合人员677人,未组合人员91人,承包班组年上交利费90万元。一、供销社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经营环境,供销社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经营机制,才能确保供销社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事流通行业的基层供销社零售门店,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自身的积极性。1984年以来,虽然先后实行了"任期目标责任制"、"联销计酬"、"大包干"等经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经营效果与职工自身利益挂上钩,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广平县供销社为积极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把基层社建设作为重点,采取"抓牢一块、发展一块、放开一块"的措施,下大力抓基层社供应站、棉站、零售店,激发了基层社活力。1-7月份,12个基层社完成年利润计划都在70%以上,其中有三个基层社实现利润占全年计划80%以上。一、以供应站为重点,站稳脚跟谋发展。供应站是基层供销社服务、经营的主要力量。基层社主任担任站长,选调精兵良将组成一支精干的经营队伍,主要担负农资、碘盐供应任务和系列化服务工作,制定了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是中央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供销社改革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供销合作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过程中,针对《决定》中提到"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就振兴基层社问题谈几点粗浅体会。(个)基层社是整个供销社的基础和为农服务的前哨,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直接体现者,也是当前供销社工作中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和难点。一个时期以来,基层社的发展滞后,不少的基层社业务萎缩、效益下降。对陷入困境、经营不景气的基层社  相似文献   

20.
"以县建社"是80年代后期,受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合作社先进经验的影响,根据我国供销社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我们滦南县推行"全县一社"改革,经过四年多的运转,已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大合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全县一社"的基本做法滦南县是一个有54万人口的沿海平原县。供销社系统共有23个独立核算单位,下属七个基层社、34个分社,在岗职工2900多人。1990年8月按照统筹管理、分级经营、分别纳税、统一分配"的思路,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把原县、基两级建社改为"全县一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