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檀 《商界》2010,(3):98-99
日本丰田“召回门”事件以后。中国国内企业出现了不少嘲笑日本企业的声音,但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还不到嘲笑日本企业之时。日本丰田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意味着日本整个制造业都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相反,丰田产品问题导致整个日本制造业都在反省。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整个制造业的反省,应该有助于日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6,(8S):65-66
2006世界杯点燃了各行各业的营销激情。天文数字的投入、名目繁多的赞助、五花八门的促销已经让市场麻木。繁华过去,在世界杯退潮的时刻,盘点世界杯营销将成为另一个热点。这其中,世界杯营销的行业选择、经典的世界杯营销手法和世界杯营销的效果考察将成为重要命题。“世界杯营销大获成功”将成为企业统一口径,但我们相信,“一球成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更多是钞票换来的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销售与管理》2006,(7):I0005-I0014
德国世界杯开战了,借势世界杯的众多企业也在线上线下“打”得火热。但有专家认为“世界杯只是一个热闹而不实际的风景,因为它在中国找不到对接点,营销无法落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后经济出现了飞跃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不能不归功于欧美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把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 “团队精神”。 日本日立公司目前是一家拥有 11个业务部、27个工厂和8个研究所的巨型企业,是靠著名创办人小平浪平培植的“诚”、“和”与“开拓精神”,使这家巨型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靠发明经销电灯插座和自行车车灯起家的日本著名的经营之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财富》2010,(15):I0016-I0023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赛场上,在大力神杯的召唤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只劲旅激情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世界杯大战;此时此刻,在中国的大地上,由中国政府推出的“十城万盏”路灯照明计划,带来巨大的商机。由此,一场LED领域的“世界杯”大战,精彩上演。  相似文献   

7.
樊力 《商界》2010,(8):62-66
如果真按传言中的2亿元人民币赞助费计算,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英利”四个字,一个字便价值5000万元人民币。这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企业究竟有何隐秘又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8.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1):38-43
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一家企业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时,那位美国老板说.我们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的全部原理,都来自你们中国的《论语》,其核心思想是“和为贵”;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营销战术”时,那位日本企业的董事长拿出一本《孙子兵法》说,我们的”营销战术”全在你们中国的这本书里。由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学益应该算是最早研究这个课题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2,(5):176-176
当人们还在为足球明星身上的阿迪达斯广告,绿茵场周围的菲利浦广告眼花缭乱时,在北京最繁华的东三环CBD商务区却竖起巨大的新浪网世界杯广告牌,离世界杯还有近2个月的时间,新浪网的嘉宾聊天室就请到了郝海东等国脚作不定期的嘉宾聊天——新浪网被指定为“中国之队全球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伴随中国足球队出征世界杯。在新浪网与中国足协的合同期内,新浪网所享有的权利不能授予其他互联网ICP企业,与中国之队合作的所有权利除新浪网外其他网站都不能拥有,与此同时,新浪网还开通了自己的世界杯网站。  相似文献   

10.
世界杯70多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中国赞助商,“中国英利”瞬间名声大振,这家民营光伏企业正雄心勃勃地试图借力足球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06德国世界杯点燃的不仅是球迷们心中的热火,更引爆了国内品牌体育营销的新一轮鏖战。与国外的跨国品牌相比,虽然在德国世界杯的赞助商名单里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但是包括联想、奥克斯、TCL等在内的中国品牌也纷纷采取与世界足球巨星签约代言的策略与国际品牌们同台共舞。这些事实与其说反映出国内品牌对“世界杯营销”的重视程度,不如说是国内品牌开始了借助体育营销挺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2.
王伟明 《中国广告》2006,(11):170-173
世界杯营销“不一定很爽”世界杯营销是企业战略,不是战术世界杯是全球的体育盛事,能够吸引无数球迷的眼球,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利用好世界杯营销,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推动品牌价值传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企业在利用世界杯营销的时候也同时需要面对如下几个事实:第一  相似文献   

13.
胡志斌  何铭宇 《新财富》2004,(11):13-13
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地时,美国和香港总是首选,新加坡、加拿大等也是广受关注的目标,但许多企业惟独忽视了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东京。“申奥”、“申博”成功的中国目前已成为日本投资者瞩目的目标,东京证券交易所专门修改了上市审查基准,降低入市门槛,吸引中国企业。更低廉的上市成本、更短的上市审查时间,令日本证券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海外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朱坤 《中国海关》2014,(7):56-57
世界杯上想看到中国国足的身影,很难。但想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却很容易。2014年,除了中国国足,都有哪些企业去了巴西?  相似文献   

15.
世界杯是球星的舞台,球迷的节日,同时也是一场企业营销的盛宴。利用世界杯的巨大影响力,中国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营销演出。早在去年11月中旬,中国移动通信就率先竞标获得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世界杯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映权。同时,中国移动又与新浪网联手推出了“中国移动——我心中的世界杯冠军大签名”活动和“中国移动——博客世界杯大赛”,使更多的人互动起来,参与到世界杯中去。  相似文献   

16.
五洲资讯     
《中国工商》2002,(5):87-87
微笑堂“微笑”难再——日本最大华侨上市企业面临破产,阿富汗人“掏空外国人的口袋”,清华成立国际联合培训中心,肯德基连锁店中国大扩张,花旗银行“惟利是图”  相似文献   

17.
向上 《商界》2006,(4):38-41
不知不觉,就在日本学习、工作、生活了10多年,成了地道的“日本通”、“知日派”。 最近,受祖国大好形势的召唤及朋友的邀请,我毅然回国发展。回国几个月来,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日本企业差距很大,工作效率也远比日本低。  相似文献   

18.
9月23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日本投资说明会”成功举行。近百家中国企业与会,听取了日本专家小组就“中国企业如何在日本进行投资”所作的论述和说明。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会上指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吸引境外投资,甚至效仿中国,在几个城市设  相似文献   

19.
墨博 《新财富》2014,(6):75-77
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在情感上对日本并不认同。但中国企业寻求在美国投资时,不妨借鉴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敲开美国大门的经验,并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实现“走出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胡志斌  李晓宁 《新财富》2004,(9):24-24,27
日本近年来经济持续低迷,企业人工成本的高昂和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使制造业在加速产业升级中出现了一些“没落”行业。日本制造业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渠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随着该国产业结构调罄的加速,在其“没落”行业中掘金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