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该公司作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山东日照总经销,自去年2月签订合同后,当年完成销售额489万元。今年中秋节期间,仅日照百货大楼伊利牛奶的销售额就达30万元,而其它所有品牌奶加在一起的销售额还不足10万。也就是说在当地奶市场,包括维维纯牛奶、娃哈哈纯牛奶、椰风纯牛奶在内的23个品牌奶中,伊利奶的市场份额已占当地奶市场的70%。一独创标识卡通牛走进千万家目前,牛奶不论袋装、瓶装、盒装,其来源只有奶粉还原、天然牧场放养、圈养三种。为了让伊利纯天然草原奶赢得消费者的认知,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鲜大胆的营销举措——让卡通牛来打市  相似文献   

2.
邬晶晶 《华糖商情》2001,(26):35-35
超市里,光明、全佳、伊利、帕玛拉特等各种品牌乳制品济济一堂,鲜奶、酸奶、功能奶等品种繁多;想订奶,光明、真元、均瑶、卫岗、蒙牛等牛奶公司的订奶热线任你拨打,瓶装、袋装、盒装的乳制品按照你的要求送货上门。近年来,各路乳业“诸侯”云集沪上,乳品市场由一枝独秀变为百花争艳,市民喝奶也能获得品种更齐全、价格更实惠、服务更周到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正>当大家走进超市购置年货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摆满成箱牛奶的促销区如今变成了特伦苏、金典等高端奶,且堆放的高度越来越高。电视广告中这些高端奶的出现频率也有超过普通牛奶的趋势。中国人真的已经从"喝到奶到喝好奶"了吗?我们先从企业的角度看一下高端奶的产生和发展。2005年蒙牛先发制人,推出了旗下高端品牌特仑苏,就此拉开了国内液态奶产品升级的帷幕。作为蒙牛的老对手伊利,随后  相似文献   

4.
当光明、伊利、蒙牛、帕玛拉特这样的全国性品牌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咄咄逼人地进入地区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那些称霸一方的乳业除了往牛奶里掺水打价格战之外,还能有什么迎战思路呢?  相似文献   

5.
商情 《华糖商情》2001,(23):30-30
在北京,居民每日从自家门前奶箱里取出的也不仅仅是本地的名牌三元牛奶,还有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的光明牛奶;伊利、蒙牛也悄然开起了各自的专卖店,实行按批发价一箱起送货上门的服务;在超市里,伊利、光明、三元和洋品牌们比肩而立,优惠促销,免费品尝,宣传咨询,颇有一番热闹劲。目前,连行家也很难准确地说出市场上有多少牛奶品种,因为不沦在超市还是奶站,几乎每隔几灭就有一个新品种出现。  相似文献   

6.
李聪 《中国市场》2007,(24):58-59
处在中国乳业第一阵营的伊利和蒙牛一直在为中国人能喝上好奶而激烈地互相竞争着,这一次它们又同时站在了高端纯牛奶的PK台上。  相似文献   

7.
伊利、蒙牛都以牛奶来自大草原为诉求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曾经势均力敌,但在蒙牛赞助神舟五号上天、超级女声之后,伊利被消费者排在乳业的第二位;随着蒙牛与伊利高层的互换,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蒙牛"老大"的形象岌岌可危,此时,蒙牛该实施怎样的传播,伊利又将如何营销?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蒙牛能在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内,将一个全新的品牌做到一百六七十个亿?它就是利用插位的机会。用一杯牛奶带给顾客品质上的信赖感。最近在上海做了一个调查,"你知道是哪一家牛奶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吗?"很多人回答是蒙牛,其实正确答案是伊利。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的牛奶市场有“一冷一热”,一冷是包装牛奶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一热是液态奶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商家价格战打得“热”,即使市场的领导品牌如蒙牛、伊利和光明也纷纷降价。近两年来不断出现的“奶问题”事件都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本就不够活跃的中国牛奶消费市场面临着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因此,在此阶段最关键的是研究消费群体,剖析消费特征,把握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心 《糖烟酒周刊》2004,(49):34-34
把牛奶作为早餐,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大家早餐饮用较多的牛奶有大包装利乐砖和利乐枕、百利包纯奶以及定位早餐喝的麦香奶等,然而为了对市场进行更深入的细分。三元、光明、蒙牛等企业都陆续推出了专门的“早餐奶”产品。这些产品正在引起消费者的关注,销量呈现明显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