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盈余);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相似文献   

2.
<正> 战后四十年多年来,香港以积极不干预主义为指导,采取了较为稳健,甚至被认为偏于保守的财政政策,在实现财政平衡,从而促进香港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香港实现财政平衡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一、香港实现财政平衡的主要措施1、在宏观决策上,坚决反对财政赤字政策。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战后香港宏观经济政策的抉择,不能不受到在西方风行一时的赤字财政政策的影响。香港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是一项完全行得通的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常常会增加财富的创造,从而增加该地区的资产量。”(注)实行赤字抑或平衡政策,曾在香港立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石油进口国的货币金融状况和国际收支平衡情况于八十年代初继续恶化.1981年的日常业务(不包括官方的国际拨款)赤字达880亿美元,而1979年为440亿美元.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估算,1982年的赤字为820亿美元.世界石油价格的第二次猛涨,使较"富裕"的石油输出国(伊拉克、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  相似文献   

6.
<正>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早在三百年前,重商主义者就着重研究贸易收支问题。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限于贸易项目,因此当时的国际收支即贸易收支。但是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理论。较为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18世纪。1720年I·杰瓦伊斯首先对国际收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D·休谟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详尽论证了其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强美元的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也从来都不是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当然。国际收支不平衡仅仅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减少意味着中国和亚洲国家贸易顺差的减少。无论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难于避免。或迟或早,中国将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因此,中国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脚点放在内需上。如果不愿主动调整,中国将付出极高代价。  相似文献   

8.
世界     
887亿美元,巴西经常项目赤字创13年来新高巴西中央银行2014年12月19日公布数据,截至2014年11月的过去一年里,巴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623亿美元,经常项目赤字887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5%,以往巴西主要依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平衡国际收支,但现在已不足以抵消经常项目赤字,创13年来新高。巴西中央银行同时还预估,2014年的经常项目赤字将达832亿美  相似文献   

9.
张君 《中国经贸》2010,(3):18-19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赖以采取的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都出现了剧烈波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大理注资,致使市场上的主要货币汇率不稳、货币贬值的风险加大,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政府出于负责任的态度,使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保持稳定,而稳定的币值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稳定价格及经济增长并奉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标。 “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在大部分年份里,经常项目(93年除外)与资本项目(92年除外)都表现为顺差,那么,今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长期以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方法。由于连续十多年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同时,我国长期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的新形势,外汇储备新增规模大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大方面分别详细讨论了各自持续顺差的原因,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有效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对我国经济出现前进中暂行的困难,中央决定压缩投资总规模,坚决调整投资结构,切实控制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实行从紧的财政信贷政策;同时,继续鼓励出口创汇,压缩进口用汇以适应今后外债还本付息的需要。以压抑通货膨胀和减少投资和消费来压缩总需求、增加总供给,又以扩大出口、压缩进口和继续引进外资来增加需求、减少供给,这是达到国民收入均衡的两个有机联系的方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应以国内市场为基础,而在对外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则要以国际收支平衡为基础。在国际收支中,我们过去考虑较多的是如何扩大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进一步融合,货币供应已不仅是单纯的国内问题,国外因素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的背景下,以相关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为依托,分析了国际收支对我国货币供应影响的具体路径、机制.研究表明,国际收支顺差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国内货币供应的增加,形成了一种变相的"外币替代",可能对国内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不利的冲击.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减少货币吞吐对国际收支的依赖,增强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佳  李铭 《中国经贸》2010,(12):1-2
后危机时代,我国出现贸易顺差总量减少,甚至一度出现单月贸易逆差,而出口贸易结构又总体失衡的变化趋势,这使得我国以出口贸易额为主要表现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新的状况。一是由于危机尚未结束,主要经济体振兴还需时日,导致外需的减少及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恶化;二是由于我国自身发展中产业的结构失衡,以及出口企业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由于我国在危机中强调的消费导向刺激,引起进口需求较大幅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文中给出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调整结构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的整体调整,内外需的全面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全球国际收支:近期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从总体上来说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在理论上应该是平衡的。一国的贸易顺差必定是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资本的流出和流入也是相匹配的。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势必会引起其他地区的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了各国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构。本研究主要围绕着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的发展和与其相对应国家的影响而展开。随着中国经济在亚洲的迅速崛起,中国在亚洲经济中扮演着大国的角色。将自己国内市场向亚洲敞开,中国对亚洲所有国家连续多年保持贸易收支逆差,而以自己的竞争力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从总体上来看,…  相似文献   

16.
鲍涛 《浙江经济》1998,(12):50-52
银行微观经济理论的第一个模型,是信贷配额理论。即使在西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利率来调节资金的供求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银行定的利率,要高到使资金的供求相等,但利率高了之后,资金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利率越高,向银行借  相似文献   

17.
如何界定和保持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下的定义,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获得并能控制的国际间可接受资产,拥有这些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提供融资以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或者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而间接调控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论价格和供求的关系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所谓效用是指某种商品对需求的满足能力。他们不研究价格的内涵,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便形成商品的价格。概括起来,是以下两点:第一,需求按照和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如果价格跌落,需求就增加;反之,需求就减少。这种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的现象;就叫需求规律。第二,在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对一定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高低成正比例。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叫做供给规律。  相似文献   

19.
唐诗尧 《魅力中国》2010,(4X):140-140
汇率是一个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明显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利用汇率发展本国的经济,其主要表现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可以增强其出口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能力,使出口增加。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出口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宜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下面举一些我国出口商品例子说明这一点: 1、石油以往占我国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现因国际市场上出现了限制石油出口数量以维持价格的状况,我国石油就决不可再跌价竞争,因此,已宣布今年不增加石油出口数量。2、我国另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纺织品及服装,现因不少国家采取了进口配额的办法,因此降低价格不但不能增加这些商品出口数量,反而会减少其出口收汇。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国际标准及提高技术性能,而不是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