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会计核算中,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时,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对递延所得税计提减值,笔者对此有点质疑。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介绍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分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通过案例,探讨借助T字型账户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方法,为突破所得税核算的难点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企业研究》2011,(7):111-111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姜葵 《会计之友》2009,(12):71-74
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学习的难点,通过例题讲解,提出用未来可税前列支金额来确认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解题的新思路,并归纳出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使所得税会计的学习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所得税会计学习的难点,通过例题讲解,提出用未来可税前列支金额来确认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解题的新思路,并归纳出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使所得税会计的学习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一直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重要问题,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而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负债。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对资产负债表中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了归纳汇总,进而对递延所得税的产生途径有了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程序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二者的差额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8.
于国军 《会计之友》2012,(35):83-85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的所得税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要求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每期的所得税费用。然而,实践中的许多暂时性差异并没有纳入其核算范围,使得所得税会计核算不够完整和全面,存在相当严重的局限性。文章通过案例对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例解的方式,诠释所得税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暂时性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暂时性差异是递延所得税形成的根源,本文以递延所得税为引,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形成了暂时性差异从产生、确认到流出的研究脉络。希望本文能为读者理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提供一个更全面、清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发生的内部交易或项目进行抵销,从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到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一、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2.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一般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有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文章主要探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要求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核心,本文从会计人员运用的角度剖析暂时性差异并探求运用的简便方法.分别介绍了暂时性差异的范围和本质,并按资产负债分别举例说明其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EXCEL设计了一个一般情况下的递延所得税会计核算模型,将递延所得税会计核算八个步骤中的步骤五到步骤八通过EXCEL公式设计自动完成性质判断和金额计算,只需在特定模型区域中输入步骤一到步骤四中原始数据,就可以一步得出最终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分录,同时保留了账务处理的处理过程,留存了处理痕迹,不仅方便以后查询考证,又为以后年度账务处理留下参考数据和线索,增强了会计业务处理连贯性.另外,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借助于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模型从横向上可以处理多年账务数据,纵向上可以处理多个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项目.  相似文献   

15.
准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在确定暂时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及税率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列支渠道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中将会计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职工教育经费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股息、红利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秦洪平 《财会月刊》2013,(12):105-105
在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核算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列示。所谓“递延”,即当期不确认,在后期进行确认,其产生原因在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递延确认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现行会计准则对各种例外情形给出了相关说明。下面结合两种情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会计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要求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将资产的账面价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会计、税法不同的处理原则、目的、方法视角,归纳产生暂时性差异的11种情形;从不同角度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问题;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归纳.案例分析综合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负债、职工教育经费、可抵扣亏损等多种资产、负债及特殊项目的所得税核算,以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为例列示总账和明细账的建账与记账处理.  相似文献   

20.
会计人员每年都要面临所得税费用计算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问题,如何简化其核算过程,是当务之急.文章从演变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入手,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步骤,找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简便算法,然后借助实例,依据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利用暂时性差异对本期和未来所得税影响相反的关系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