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行方式.旅游者通过控制旅伴的数量和质量,规定旅伴间的权责关系,力图在孤独的背包客和团队旅游中找寻一条中间道路,以"小圈子"把这条中间道路确定和保持下来,他们的旅游体验最终结合团队旅游和背包客的优点,实现了优化.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愉秉 《旅游学刊》2000,15(1):68-71
目前有关旅游起源不同认识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原始人类的出行。本文不同意以原始人类迁徙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来否定其为旅行或旅游,认为西方古代经济史提供的基本事实表明,近代以前与谋生相关的旅行、特别是商业旅行大都曾程度不等地带有被迫和求生的色彩,因而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被迫性和求生性都不宜作为区分原始迁徙和古代旅行的标尺。本文提出,原始人类迁徙与后世旅行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具备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换房旅游——生活在别处的味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换房旅游?换房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两个不同地区的游客交换彼此的房子、车子等,到对方的城市旅游。事实上,换房游在国外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真正开始只有两三年,随着网络的流行,这种旅游方式被国内一些青年人熟知并逐渐升温。换房旅游即换房旅行,这种以自助、互助方式独特新型的旅游度假在国内已越来越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一、沙发旅行消费行为的后现代特征后现代视野下的经济活动以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方式体现出来,对现代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旅游商业化、秩序化、无差异化、程式化、麦当劳化已饱受大众诟病的背景下,一种不同于现代旅游特点的旅游消费行为——"沙发旅行"(couchsurfing,CS)于2004年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且不断发展起来。它强调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来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新兴在线旅行服务公司的业绩和影响力都远远强于传统旅游企业.  相似文献   

6.
苗学玲 《旅游学刊》2016,(11):22-31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共同生产出来的体验.多年来,众多研究关注背包客旅行带来哪些个人成长、旅行动机,以及目的地等其他客观因素的作用,却忽略了旅行者对故事的思考.于是,理论界有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无须努力、轻而易举的论断,而报界探讨“旅行是心灵鸡汤”是否是伪命题.基于此,该文的研究问题是旅行者的主观因素,特别是反思,如何促成个人成长.文章采用自我民族志收集资料,讲述2011年和2014年作者在旅行中结识的两位单身女性和她们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以及旅行结束后的持续思考,试图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的“全貌”,包括旅行前、旅行故事发生、返回日常生活.文章提出的研究命题是:(1)旅行带来的个人成长不但取决于目的地发生的故事,同样重要的是旅行者的反思;(2)旅行收获存有质量上的差异,深刻和持久的个人成长来源于对行为背后偏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察觉和纠正;(3)旅行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最后,将“旅行的个人发展”定义为在旅行活动的推动下,旅行者在认识和社会情感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平衡商业与公益?对于年轻的旅行者来说,旅途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而是将自己的爱心留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在"给予"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颇受青年人推崇的旅游方式——公益旅行。所谓"公益旅游",就是在做义工服务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项独特的旅行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8.
张进福 《旅游学刊》2012,27(10):9-10
"我讨厌旅行."半个世纪以前,结构主义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evi-Strauss)如是说.但正是"讨厌旅行"的列维-斯特劳斯因其讨厌的旅行缔造了经典名篇《忧郁的热带》( Tristes Tropiques,1955),成就了人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其于西印度群岛特别是巴西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人类学子的必读圣典.  相似文献   

9.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著名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曾受英国旅游局之邀,前往英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之旅。有趣的是,英国旅游局并不是看中马未都博物馆馆长的身份,而是被他独特的旅行理念所打动。如今,出国游已经成为了很多国人最向往的度假方式之一,越有名的风景名胜,大家都越争先恐后地抢着去。但马未都的每次旅行却常常"逆"潮流而动,不走寻常路,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悟。本文就带你走进旅行家马未都的世界,一起分享他的私家旅行秘籍。  相似文献   

12.
海魂 《山西旅游》2006,(1):57-58
2005年6月15日晚上,12米长的"吉尼斯"号游船驶离澳大利亚墨尔本已经23天了,它正横渡太平洋驶往巴拿马运河,它此行的目的是过巴拿马运河后横渡大西洋过好望角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澳大利亚,做环球一周的探险旅行。46岁的船长成廉·萨利姆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复员后又当了20年的远洋船长,到过近50个国家,惟独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行。此时,萨利姆在驾驶台掌舵,比他小16岁的助手比尔·南希小姐在船舱早睡觉。她这几天太累了,晕船呕吐, 这几天稍稍适应,还得轮班掌舵。这是一次浪漫、刺激又惊险的旅行。  相似文献   

13.
正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概念自2013年被提出以后,我国就开始推行有关研学旅行的一系列工作,随着不断的探索,发现研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1],并有专门的研学旅行基地来承担研学任务,使研学旅行的发展更稳固、更长久。本文通过对信阳师范学院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发现本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所具备的优势,并针对本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信阳师范学院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及研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信阳师范学院的知名度并推动研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像明星一样旅行结婚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人们对于婚礼的描述,社会上流传了这样几句话:上世纪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个  相似文献   

16.
酒店及旅游管理行业中的很多人都听说过旅游卫星账户(TSA),但很少有人知道投入产出(I-O)模型、社会核算矩阵(SAM)以及国民账户体系(SNA).国民账户体系(SNA)是当前全球性的法定标准,是世界各国用于测量国家经济活动中重要基准数据的一种方法,如国民生产总值(GDP)等.国民账户体系是完全嵌入在投入产出(I-O)模型框架中的.因此,不了解投入产出(I-O)模型,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国民账户体系如何运作.  相似文献   

17.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脚步至少有一个在路上",阅读和旅行是丰富自身的最佳方式,而酒店的图书馆能够将两者完美融合。安顿好行李,歇一歇身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翻开那些等待你已久的书页。  相似文献   

18.
夏赞才 《旅游学刊》2006,21(1):12-13
30年前,MacCannell在其<旅游者>一书中提到:旅游者到欧洲旅行时一定会去巴黎;到了巴黎一定会去巴黎圣母院、去艾菲尔铁塔、去罗浮宫;去罗浮宫一定会去看维纳斯雕像、去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几年前笔者到欧洲旅行时,仍然不能摆脱这一固定的模式,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路线.近来查阅国内一些旅行社的欧洲线路,也大同小异.旅游是一种体验,虽然绝大多数旅行者并不是艺术家,但"神圣之旅"也好,"世俗仪式"也罢,旅行能带给旅游者的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所无法满足的审美体验.因此,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无论是大众旅游吸引物还是特殊旅游对象,我们都应当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其共有的价值结构及其美学价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旅行商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形象,用广告推出旅游六要素养是最常的,而这种广告在不留意间就会有猫腻,所以建议您出行前多个“小心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休闲从最初早晨的广播体操、午间的午休、晚上的"遛弯"、周末逛公园等,发展到现今的广场舞、户外运动、线上健身和自驾旅游等多种休闲游憩活动。在当今多样化的休闲游憩活动中,旅游作为休闲活动的一种类型逐渐从大众旅游发展到红色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其中,体育旅游的出现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上来说,体育旅游是个实践性强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集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所以体育旅游研究更需要综合性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