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远超 《企业导报》2011,(19):168-169
B2B电子商务是一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商务模式。本文从B2B电子商务的概念、B2B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对B2B电子商务的使用三个方面对以往研究B2B电子商务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回顾。并在简要评价的基础上,并对下一步B2B电子商务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B2B模式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文章先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了B2B电子商务模式对价值链上游的冲击,然后概括性地总结了目前主要的3种B2B电子商务模式,最后用“SWOT”战略评估方法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区域型B2B电子商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谈海霞 《物流科技》2007,30(11):128-131
B2B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主流形式,已显示出独特的市场魅力,那么B2B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论文首先从博弈均衡的角度对B2B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论上的推测,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得出,最终的均衡状态是所有的企业都使用B2B电子商务,但通过对B2B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数理分析,得出这种均衡状态是比较理想化的,要想达到这种均衡,就要解决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不过,这些困难会随着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成熟、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信用体系的建立等,而逐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认为开展B2B电子商务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从而最终会引发B2B电子商务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B2B电子商务交易中介的运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保障B2B电子商务中介顺利运行的几个相对重要的机制:首先要建立公平的回报机制,使得B2B电子商务中介和买卖双方都能从中获益;然后分析了B2B电子商务中介制定合理价格的激励机制和迫使其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机制,最后探讨了B2B电子商务中介的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服务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佳宁 《企业导报》2009,(6):156-157
随着B2B电子商务系统越来越广泛的融入商务贸易,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务流程不断的进行优化,基于Web服务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解决了开发语言、通信协议、操作平台等差异,实现大范围跨市场、跨地域的企业商务应用系统对接,成为了当前B2B电子商务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价值链为理解企业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结构框架。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商务价值越来越建立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虚拟价值链成了分析电子商务给企业管理带来变化的重要工具。价值链模型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扩展为虚拟价值链,价值链的研究也从实体价值链转向了虚拟价值链。为此,本文从B2B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价值链的影响入手,重点探讨了虚拟价值链在B2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强大的发展能力。本文基于英迈案例的研究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进行探讨,描述未来中国B2C市场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B2B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使传统的价值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缩短了企业价值链环节,提供了价值链创新的平台,影响到价值链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商务价值越来越建立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从而由传统价值链中分化出虚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与物理价值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B2B电子商务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B2B电子商务对传统价值链的影响、虚拟价值链理论及其对B2B电子商务企业的作用,并对B2B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价值链建设进行了讨论,以期为B2B电子商务企业构筑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的经济发展,也滋生了新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营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优势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B2c电子商务市场在我国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替代C2C的主流趋势。目前在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诚信、支付、物流等问题,因此一个合适策略的正确运用就成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展开研究,有利于调整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对推动B2C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和进步,都具有一定的研究理论与现实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B2C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三阶段我国的B2C电子商务从1998年到现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1999年,B2C电子商务的泡沫期。在风险投资和概念炒作的推波助澜下,1998年刚刚诞生的B2C电子商务一年后就达到火爆的顶点。国外风险资金的不断注入、IT业的推动和鼓吹,使得B2C电子商务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第二阶段:2000年-2001年中期,B2C电子商务的严冬。从2000年开始,B2C电子商务开始从狂热走向彷徨和消沉,被称为电子商务的“冬天”。在风险投资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网站迟迟无法赢利,B2C网站数量急剧减少。根据相关材料,2000年初…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研究B2C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配送特征基础上,构建适用于B2C电子商务环境的配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模型的建立,以期为B2C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物流服务竞争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徐州市中小外贸企业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性质的中小型外贸企业B2B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调查结果,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着眼于提高中小外贸企业B2B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研究B2C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配送特征基础上,构建适用于B2C电子商务环境的配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模型的建立,以期为B2C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物流服务竞争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凯 《物流技术》2014,(20):68-72
1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概述随着B2C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物流配送也成为电子商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并成为连接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B2C(Business to Costomer)指的是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一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消费者在进行B2C电子商务模式消费的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指标就是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以及物流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我国B2C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5.
对于B2B电子商务来说,中国是个黄金市场。自1999年开始起步至今,中国的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数据表明;B2B市场占到了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近98%,中国近3000万家中小企业对B2B电子商务的需求将在2007年达到169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然而,在黄金产业、黄金市场的背后,同样暗潮汹涌——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第一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企业间网站”。2007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总营收规模达39亿元,同比增长49.1%;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总营收同比增长65.4%,达22.5亿元,市场份额由51%上升至57.3%。目前,阿里巴巴B2B部门拥有3500名员工,  相似文献   

17.
王林祺 《物流技术》2014,(19):33-35,39
首先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简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三种模式,并且对B2C模式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影响B2C电子商务网站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网站的经营模式、满足顾客需求的营销方案、创建自主品牌、商品的种类、网站的技术性、物流配送、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用户体验六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可用性已成为影响各电子商务网站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B2C电子商务网站的特点,以微软可用性指南(MUG)为理论依据,从用户的角度构建了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可用性评价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对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评价我国B2C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的八项重要指标:内容、技术、美学结构、情感因素、促销、定制服务、购物操作、安全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提供可用性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亲眼目睹了Internet网络商务的诞生和迅速成长,一大批新型网上商业公司应运而生(有些是在传统企业内开辟出网上业务),网络的运用给企业的运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从理想的结果来说,成本的下降,与更多的买主和卖主交流信息,从而缩短供应链,提高整体业务效率,为贸易各方产生增值效应.但如何实现这一切却还是个谜.随着Nasdaq的狂跌,B2B电子商务俨然成了"速度陷阱".许多人惊呼"网络泡沫",甚至断言B2B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20.
一、B2B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 B2B电子商务结构是指商业机构使用Intemet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订货和付款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它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将买方、卖方和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的电子运作方式.B2B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