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随着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三公"经费的支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着数额较大、没有固定支出管理规章等问题,导致铺张浪费和公费私用等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力度较差造成的。本文就"三公"经费管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三公”经费的支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着数额较大、没有固定支出管理规章等问题,导致铺张浪费和公费私用等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力度较差造成的。本文就“三公”经费管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预算监督制度虽已建立,但还存在人大的预算监督权虚置,监督方式不够完善,对违反预算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预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并建立责任问责机制,使社会财政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4.
诽谤罪是言论自由与人格尊严在刑法领域对抗的产物。对公职人员诽谤行为的成罪有着历史、社会、宪法、利益权衡等方面的考虑,但是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已失去正当性。作为公权力具体执行者的公职人员背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其人格权也应受到适当限制,受到公众的更大监督。那些对公职人员合法的监督和批评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必须被保护。通过法益比较、宪法分析,排除了对公职人员诽谤行为的刑罚正当性与紧迫性,排除了对公职人员的诽谤行为的犯罪规定。  相似文献   

5.
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监督价值的重要环节。当前,问题资金追缴难、责任主体问责难、避免屡审屡犯难、审计成果运用难等审计整改难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公共财政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法手段运用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充分等。应采取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审计监督权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审计整改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督促整改合力;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提升审计整改层次和水平,有效提高审计整改效果。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是一种良好的责任追究制度,但仍存有:缺少监督、问责不力、权责不一、问责不公、暗箱操作、问责随意等缺憾。完善的对策:一是构建完整的责任形式体系;二是加强监督,积极发挥其它主体的作用;三是信息公开化,实现"阳光问责"。  相似文献   

7.
在防治工业环境污染过程中,对政府监管者的责任履行状况进行问责监督也非常重要,等级问责和公众问责是目前问责政府监管者的两种主要途径。经验研究显示,等级问责虽然具有处理权威与执行效率的优势,但主要是在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发挥作用,而在乡镇持续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少有作为,其原因在于市场的外部性、地方利益和权力寻租交织,其改善途径是鼓励公众问责发展,通过公众问责监督发生在地方的、持续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对等级问责功能的局限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在监督中促进公共责任的履行,审计风暴和问责风暴相结合才能产生完美风暴。从风暴问责向常态问责,从依赖权力问责向依赖制度问责的转型,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回应性、先导性、建构性的有效问责法律保障机制。只有依法明确向谁问责,为什么问责,如何问责,并且跟进相关配套制度、切实执行,实现问责有力、责任有度、权力有序,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审计问责的功能预期。  相似文献   

9.
审计问责作为一种监督公权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因而成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审计问责制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法规和问责信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审计问责制度,这样对促进政府达到良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问责与公共信息供给:理论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社会问责过程中作为问责客体的公共部门与问责主体的公众之间公共信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运用社会问责理论构建了以公共信息供给为主轴的社会问责体系,围绕该体系对当今中国社会问责案例展开分析,认为只有公共部门向公众或社会团体提供及时的、完整的、有效的公共信息,才能避免被问责或减少被问责的频度,据此给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管理要树立现代宪政理念,建立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宪政治理平台,构建宪法监督和保障的体制、机制。因此,要科学界定行政和社会组织的权责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法律实施的程序机制,增强社会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并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监督、问责以及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法律体系,进而达到善治,实现社会和谐,走向更高、更新、更好层次的宪政。  相似文献   

12.
公职人员在煤矿的参股行为和征管者的查处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双方都在不断地收集信息来纠正自己的预期和决策行动,使得博弈结果偏离完全信息下的均衡状态;公职人员违规及查处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得资源配置远离帕累托最优.应加大处罚力度,降低违规获利的诱惑力;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征管者的信誉;并建立完善的监管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依法定责而治是中国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在权力型社会中,国家治理应从限制政府权力转为明确政府责任。审计问责作为实现良治的重要工具,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问责,构建政府责任体系并对不同层级提出明确的责任划分,将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明确为国家治理的派生性契约。这一契约关系的顺利履行需要发挥审计问责的工具理性,并从广度、强度和力度三方面进行拓展及深化,从而实现从"治已病"走向"治未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也是民众呼声最高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已非常完善,食品监管执法不力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导致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原因。我国食品监管执法缺陷表现在执法理念落后、监管体制混乱、执法不严、问责不力等方面。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要破除执法运动主义,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日常化;要严格执法,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强问责;要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落实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是政府管制企业的一种手段,该制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我国当前的许多行政审批事宜因制度安排不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掣肘,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因此,我们要对政府管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对其弊端实施"攻坚克难"的改革,理性地全面把握对于行政审批存废的认识框架,接受公众监督和问责制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官员道德责任追究的对象是政府官员的道德失范行为。目前我国政府官员道德责任追究有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权责不清、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官员道德责任意识缺失、道德责任问责主体缺失、社会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道德责任问责法律缺失、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等。应重视道德教育、提升政府官员道德责任意识。重塑公民道德问责主体地位,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道德立法、确保追究道德责任有法可依,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强化我国政府官员道德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制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制约监督政府权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着重分析了行政问责制推进过程中的实践困境:责任的界定不明晰、问责的范围太狭窄、问责的主体单一化和问责的程序不完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行政问责制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官员问责主要是以事故的严重程度为导向,包括是否问责、问责的情形、问责到哪一层官员均取决于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这种模式对于问责创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媒体公共意识不断增强,这种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导向的行政问责越来越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可以说,官员问责的目的是释放执政党的执政压力,以民意为导向的官员问责能够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针对事故导向的行政问责可能出现的弊端,从民意导向的角度探讨责任政府的问责制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规范、拓展政府采购的职能内涵,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构建执行、管理、监督相互制约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切实保障其"物有所值"以及"三公诚信"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