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柳春 《魅力中国》2011,(17):242-242
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共雕塑和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是艺术的土壤,脱离了环境,就谈不上所谓的艺术创作了,文章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口质量环境三个对公共雕塑影响最大的方面下手,分析了环境对公共雕塑艺术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反叛古代主义原则为起点的“否定一再否定”的变革过程,先后涌现了像罗丹、阿基本科、布朗、亨利、达达等一批优秀的现代雕塑的灵魂人物,立体、未来、达达、超现实等流派在西方现代雕塑艺术舞台上相继上演。而与此相比,中国现代雕塑由于在艺术创作上过于强调“直线辩证法观念”这一单一的发展模式,使得其成长因营养不良而发展缓慢。随着西方艺术的大规模进入,中国雕塑界在努力摆脱尴尬和不安的过程中,却陷入了“雕塑讨巧文化”的泥潭,这不仅使我们沉迷于非审美化雕塑的制作中,同时也使我们在对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上远远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3.
公共雕塑的新发展,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雕塑艺术由空间艺术向环境艺术的实质性转变,公共雕塑如何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体现时代精神,更好的营造理想的环境艺术,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拉什莫尔四总统像为例,浅谈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公共雕塑在尺度,形式结构,内容题材方面对环境的依赖,另一方面,环境因公共雕塑获得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5.
雕塑与建筑     
许前哨 《魅力中国》2010,(5X):101-101
雕塑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雕塑是建筑物的配套,往往与建筑物浑为一体,相映成趣。雕塑与建筑各自有着相互借鉴的因素,将建筑与雕塑之间的对话与研究放到现实中去实践才能从一个局部过渡到整体的理论上改善,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陈忠和 《魅力中国》2013,(20):98-98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实,精神文明也日益的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雕塑也不断地涌现出新颖的作品。装饰雕塑也在不断的进步,笔者在此文中阐述了自己对装饰雕塑的认识和想法,全文论述了装饰雕塑的基本概念、装饰雕塑的表现种类、装饰雕塑的表现形式、装饰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装饰雕塑的艺术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对审美开始认知的时候,雕塑艺术就已经在古典文明中发挥了"功用"。因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乍听起来,有点象我们近年常提起的"两个文明"。我们在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周口店遗址等多处遗址中的发现表明,雕刻艺术在第三纪末期,就已经形成了简单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向完密和实用的方向发展着。直到新石器的中期,我国的传统雕塑已经进入到雏型期,所构成的美的韵味已然趋向成熟。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对于美的意识并不仅仅限于实用,他们已经在和美化、装饰链接起来。希腊雕塑,一直是被视为社会文化的上层建筑。雕塑对于希腊决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他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部分,是内在需要。所以希腊人的雕塑一度形成了发达兴盛的体系,而我们的传统雕塑却一直处在与它相反位置,难以获得当权者和文人重视。如此一来,我们的雕塑在传统上就失去了应有地位,就没能够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形成理论,而只靠工匠们跟着图画的形式模仿制作,失去了雕塑本身独特的创造力与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8.
6.23是国际奥林匹克日,而今年奥林匹克恰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1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大型公益活动——“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大赛”在北京王府井开始了第一站的全国巡展。雕塑推进人文奥运走进公众、走向国际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9.
安园园 《魅力中国》2011,(4):247-247
作为东西方雕塑艺术史上两座写实主义高峰的秦俑雕塑和古希腊雕塑,它们以其迥异的风格,在带给人们美感享受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冕 《魅力中国》2014,(19):140-140
纵观历史,“雕塑始终没有成为一门具有审美自觉的艺术,它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正因如此造成了我们传统雕塑的发展缓慢。但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雕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二十世纪的雕塑形式语言大大地突破了十九世纪以前的雕塑。多样地、开放地、立体化多层次地表达着人类日益复杂的情感内容。’而我们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现代的雕塑形式上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徐春 《西部论丛》2010,(4):86-91
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是在这里诞生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热贡雕塑艺术——(德)佐尔茨 德国艺术评论家佐尔茨,在热贡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深深叹服:“这里的雕塑艺术,用料考究、形制规范、艺术表现手法特别细腻,如此之多的精致作品,集中在这一个地区,就全球范围而言,是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2.
人类息息生存的空间,迫切需要优美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共同追求。人们不仅从生态平衡角度更从心理上致力竞选一个能体现表达精神的优美环境,雕塑就是这个环境的旋律。现代环境雕塑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审美的多样性,加之利用结合现代高科技、材料的加工手段与现代环境意识紧密结合,给我们现代生活空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环境雕塑和城市景观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环境雕塑是整体环境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海书杰 《魅力中国》2013,(20):118-118
摘要:在当代钧瓷设计制作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国钧瓷传统造型太多的涵盖了钧瓷的各个领域,可见传统钧瓷造型对现代钧瓷雕塑设计师的影响,而随着西方雕塑的进入.在取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同时,随着人们追求的不断提高与审美的国际化,而西方雕塑的进入与发展由南向北逐渐的也对钧瓷的造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钧瓷雕塑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渐渐的雕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钧瓷造型审美领域.使传统的钧瓷造型与现代的雕塑完美的融入在一起.为钧瓷注入新的血液,使钧瓷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促使钧瓷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4.
张冕 《魅力中国》2014,(19):125-125
虽然就世界范围来说“写实主义雕塑传统,在20世纪遭到现代主义的激烈冲击。就现代雕塑的整体格局而言,它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主导地位,仅仅作为多元构成的一部分或一种手法。但是,它不仅从未中断,还通过深刻的价值调整不断向前推进。”。不可否认的是,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具象写实雕塑已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涌人我国,同时科技的进步,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对我国的具象写实雕塑进行着冲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6.
岳布仁 《魅力中国》2014,(21):155-155
高职院校的雕塑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类型,将雕塑专业从学术向职业化转变还仅仅是个开始,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教学如何同市场结合得更紧密,教学如何更简洁更实用。以往的各种经验表明校企结合对于高职雕塑专业的制度优化是有很大帮助的,校企结合的探索是提高高职雕塑专业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4,(27):78-79
活体雕塑是行为艺术中的一种活雕塑街头表演时尚艺术,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同时再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最真实最具有意义的行为艺术内涵。活体雕塑也是目前国内商业会议广告促销活动中深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五一节期间,我见到几组风格各异的这种形式的表演。一进塔山风景区,大老远就看见几组金色、银色及青铜质感强烈的雕塑分别立在风景区内,不时见到游客与这些"雕塑"合影。  相似文献   

18.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3,(11):65-66
从1993年至今,从事绿化养护工作20年的上海宝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绿”),堪称城市绿化的“雕塑者”。  相似文献   

19.
雕塑与环境的结合是雕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等一系列放置于室外的雕塑艺术品,与环境的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拥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雕塑与不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雕塑作品必须与周围环境求得相应的和谐.本文首先对雕塑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几个方面提出怎样使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20.
徐耀武 《魅力中国》2011,(18):100-100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雕塑的差异性,看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