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建国以来预算管理方面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创新。在这次改革中,对政府收入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划分,这次分类扩展了涵盖范围,整合了科目结构、细化了反映内容。大的分类框架和涵盖范围在国际通行的做法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收入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收入形式,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收入六大类。其中.非税收收入的分法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府收支分类是观察和研究政府公共经济行为的基础,完善的政府收支分类是实现善治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条件。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改善政府治理水平方面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果:它调整了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结构,扩大了收支分类涉及的范围,细化了收支分类的内容;并由此提高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改善了公共决策的合意性,强化了对决策执行过程的财政控制,提升了公共监督的效力。不过,目前的改革成果与理想状态相比,在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和细致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拓展支出分类维度,调整部分科目的类别归属,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扩大收支分类的内容范围。  相似文献   

3.
所谓政府收支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分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如实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定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环节联系密切,并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以及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家审计监督与服务是财政监督机制建立的核心内容,是政府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建立“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的全面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对于保障稳定长效财政监督机制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正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日益深入。然而,我国现行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却相对滞后,制约了财政监督的成效和各项财政改革的进展。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政府收支分类直接关系到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于2007年全面实施。这次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要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政府财务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刻创新,必将对国家审计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其对会计核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能够有效克服原政府收支分类的弊端,基本上实现了"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这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该体系与部门分类科目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等部门预算相配合,在政府信息管理部门系统的有力支持下,可对任意政府收支进行多角度的追踪,发挥了数据中心的作用,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统计分析、宏观政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5.
按财政部的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预算单位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创新,有利于准确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和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强宏观决策分析和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设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董娅 《财经论丛》2007,(2):19-23
我国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收支科目分类。在收入分类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将预算外收入列归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这种纳入只是技术层面的,实际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预算外收入规模庞大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源,将其纳入预算管理限制了地方财力支配权;二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受到部门既得利益的约束;三是预算外收入项目的审批管理不尽合理。通过分析,对财政体制、立法、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借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契机推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调整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执行《医院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调整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常乐 《现代商业》2008,(5):213-213
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定于2007年全面实施.新制度对政府收入进行了统一分类,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与预算内收入一道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收支,而且还纳入了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政府收支概念。在新的分类下行政事业管理费用如何核算和管理,对于基层实际工作有着切合实际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黄娅丽 《现代商业》2012,(10):260-26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前适应计划经济的政府全方位配置资源的方式正在逐步为市场所"侵蚀"。新形势下,作为国家财政主要调控方式的政府收支,在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也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在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高校财务会计体系从会计目标、会计主体和会计报告等方面均出现了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本文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新形势,分析了现行高校财务体系的不足并对如何在新政府收支分类形势下对高校财务体系进行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冯明秀 《现代商业》2008,(11):208-209
根据2007年新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正式实施,高校作为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组成部分,必然也应遵循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对高校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新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功能和经济性质对支出类科目进行分类核算,其中尤其是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要求,使得高校的经济业务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本文作者根据亲自在高校中执行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目核算实行后一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下高校会计科目体系进行解读,对高校会计核算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对今后本单位及同行会计工作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农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要顺应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在收支分类的改革方面进行思考。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农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支分类改革进行思考,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为农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支分类改革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围绕行政单位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下如何做好新旧科目的对应衔接工作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围绕行政单位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下如何做好新旧科目的对应衔接工作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将国际通行做法与我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依据科学的分类标准确立了新的政府收入分类和政府支出分类。该体系能够更加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的各项收入,尤其是能够更加详细、直观地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这必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及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而加快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自2005年底分类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国的预算管理比以前改进了很多。然而,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且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规范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管理效益,推进水管单位健康、和谐的发展。本文结合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特点,探讨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的政府财政收支分类,将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这项改革涉及范围广,力度大,是我国财政分类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也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必将对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建设带来深远影响。笔认为要达到预期目的,让改革出效益,必须大力强化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预算会计改革必要性的前提下,从公共财政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的加强等宏观原因,以及会计基础、会计主体、财务报告等微观原因为基础,有针对性提出了预算会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推行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及会计集中核算系列改革措施基础上,2012年实行了公务卡结算和"三公"经费定额预算,这些改革有效地扼制了浪费、贪污腐败的发生,但违反财经纪律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反思其根源还是缺少监督,要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违规违纪行为,必须建立专门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