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高冬秀 《会计之友》2007,(11S):36-3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实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弄清暂时性差异是正确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的关键。本文解析了暂时性差异的涵义,探讨了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的关系,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引入暂时性差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范例,分析比较了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中,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差异处理的全过程,并得出结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对差异的处理实质相同,前者更为综合全面,后者在差异的辨认上有一定的优势,较好的方法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不能采用其他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核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由此可见,正确地理解暂时性差异就成为把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归纳了学习暂时性差异的七要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暂时性差异七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玉彪 《会计之友》2008,(25):101-102
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企业核算所得税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不能采用其他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核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由此可见,正确地理解暂时性差异就成为把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归纳了学习暂时性差异的七要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暂时性差异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关键是计算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很多文献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明。本文试通过案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如何确定暂时性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暂时性差异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关键是计算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很多文献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来说明.本文试通过案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如何确定暂时性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对其作诠释、以期有助于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春国 《会计之友》2008,(22):36-3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与过去采用的利润表债务法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者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替代利润表债务法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与过去采用的利润表债务法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者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替代利润表债务法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差异处理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臣 《会计之友》2008,(10):50-52
本文通过范例,分析比较了新旧所得税会计规范中,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差异处理的全过程,并得出结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对差异的处理实质相同,前者更为综合全面,后者在差异的辨认上有一定的优势,较好的方法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分析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最主要的变化是会计重心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才会产生计税差异、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谢菲 《财会月刊》2007,(18):64-65
如何理解和确认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暂时性差异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其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3.
谢菲 《财会月刊》2007,(6):64-65
如何理解和确认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暂时性差异的不同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其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程序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二者的差额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直接加减永久性差异额乘适用所得税率确认;而暂时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是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反映。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的颁布,揭开了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大幕。而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无疑是新方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明确了暂时性差异概念,介绍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及报告。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转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8.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会计和税务对收益的规定有很大的差别,非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运用传统递延法和债务法有局限性。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资产负债观逐渐取代了收入费用观,衍生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暂时性差异,我国也在所得税准则中提出运用此方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如何对传统方法在长期股权投资运用的局限性进行改善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兼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都是业务权益理论,但侧重点不同。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在确认财务报表项目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顺序完全相反。我国制定所得税会计具体准则时,应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本文从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及区别探讨了在我国所得税会计中引入暂时性差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