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4,(10):114-115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日益普遍,性别歧视成为造成许多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以男生居多的工科院校内,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更为明显。本文针对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弱势,提出构建内涵自我、高校、政府与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式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商》2015,(9)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格外严重,本文在此背景下,基于SWOT理论,对工科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突出,而作为工科院校的一个稀有群体,女生就业问题上并不"物以稀为贵"。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关注理工科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力,是坚持共享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意识和女大学生个人性别意识两个层次,探讨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性别意识和个人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平等的性别意识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另外,社会性别意识对客观测度的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更为显著,而个人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观测量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之路的前奏,也是学生走向就业之路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国家层面也很关注大学生就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毕业实习作为大学生真正就业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与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息息相关.毕业实习对工科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的弱势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凸显,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造成这种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政府应加大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健全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为女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和提供社会保障,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自身也要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陷于就业的困境,为了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境,深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进一步消除社会上传统落后现念的影响,扩大就业渠道,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女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对于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亟待解决,目前,女大学生存在就业成功率低,就业水平不高,社会歧视以及自身不足等问题,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就业歧视的原因,相应的提出一些的对策,希望能为缓解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识性别差异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就业意识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责任。与男大学生对比,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功利性突显;女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模糊,对于未来在职业与家庭间的定位较为迷茫;男、女大学生在职场存在不同的性别利益。因此,国家在制定与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考虑就业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向。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促进工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0)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女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笔者分析了独立学院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境,并就这一群体的特点提出了从社会、独立学院和女大学生三方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中所呈现出的性别差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尤其是自致性社会资本存量并不低于男大学生,她们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也并不弱于男大学生,但社会资本对男女两性就业的影响体现出明显差异.相较于女性,社会资本对男性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刻板化的性别意识会阻碍社会资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从而难以缩小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轮 《消费导刊》2010,(6):138-139
就业作为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个人的公平与公正等多个方面,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与男性相比而言,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描述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五个方面的对策,即健全社会法制、强化政府责任、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等,进一步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促进和谐社会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球性金融危机寒流的强袭使得原本积重难返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现危机渐退,但寒流难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以助其应对就业寒冬,化"危"为"机",迎来就业春天,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袁妙彧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20-121
就业压力过大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女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女大学生及其家人承受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男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促进大学生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是先进科技的代表,并最具有创新意识,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工科大学生作为掌握科技创新第一手资料的拥有者,倡导和鼓励工科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积极探索实现工科大学生科技创业,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新途径,将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工科毕业生所学所用的就业之路,减缓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就业形势的紧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处于"来自农村"和"身为女性"的双重枷锁下的农村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就业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对当前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存在很大的问题,讨论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丁惠灵 《现代商业》2014,(15):261-26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步伐加快,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说的就是中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处境。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研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结合“美女经济”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社会现象,探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92-93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就业指导课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而现在就业指导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分析应用型工科高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课程模式进行研究和创新,提出了就业指导课师资团队建设和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的建议,增加实践课程的分量,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为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做好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呈现出自卑、依赖、焦虑、盲从和求实惠等心理问题。加强社会调控、制度调控、教育调控以及心理调控和自我调控,可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