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权债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债务偿还能力和财政收入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分税制度"重中央政府税体建设,轻地方税体建设"的思想导致的。为了改变这种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构建长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成为了当前地方税体改革的重要发展方针。  相似文献   

2.
胡凡 《商业时代》2015,(6):47-49
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迫切的问题是建立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建设投融资机制,以保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资金的多元化和可持续供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城镇化投融资的市场机制,改变以财政收入为主导、以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土地资源融资为主的传统投融资模式,逐步转型为以财政资金引导、市场资金配合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从此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税收划分体系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这一系列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尤其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视角,对199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分税制的改革对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是否恶化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一方面,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支持,加快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地方在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后,土地财政收入也随之上升。以F省9个地市的数据为基础对这一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较之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更强一些。然而,考虑到土地财政本身的特性,地方政府要逐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寻求更持续、稳定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解决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资金的困境刻不容缓,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难以用土地财政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也无法充分应对新增的公共建设支出。为走出该困境,中央政府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财源,由依赖土地财政到征物业税的转型,优化升级地方产业结构,以此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当前土地财政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成因来自分税制改革的缺陷、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现阶段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短期内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此提出加快现行土地制度改革、寻找替代性财政收入、城镇建设保持合理增速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地方财政收入体制唯有有效而科学,方能实现扩大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上,对各级政府还产生较好约束力的目的.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体制尚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亟需完善.针对此,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地方财政收入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晓莹 《市场周刊》2020,(13):0076-0077
十八大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略之一,并指出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土地财政模式在加速城市化进程,解决新型城镇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充实地方财政收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建设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还带来了加剧财政和金融风险,抑制地方可持续发展,吸引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等一些问题。面对这些困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等,探索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方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有效的减贫政策需要考虑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个方面,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要求财政支出分权,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财政收入集权,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均衡的减贫支出需求.因此,"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集权"的部分财政分权模式更适应于政府的减贫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财政分权实践以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为标志,可以分为完全财政分权和部分财政分权两个时期,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两种模式下政府的减贫绩效,部分财政分权优于完全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11.
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克敏 《商业研究》2002,(20):12-13
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初期 ,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较大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的以“分权让利”为核心的一系列不规范的财政体制改革 ,使得地方政府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 ,地方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上的竞争必然是所有制的竞争 ;在我国体制转轨的后期 ,非国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地方财政分权进一步深化 ,那么地方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上的竞争必然形成民主制度建设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公共政策的实施,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提供都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所提供的财力保障,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前提,同时地方财政收入还是国家参与分配社会产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方财政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提出帮助地方政府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有效对策,促使地方财政收入在区域经济社会、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早已从当初那个"懵懂小生"和所谓的后发国家,一下子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地方经济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物质文化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利用新形势,把握新机遇,继续做大做强政府财政收入,当前政府财政管理现状突出表现在财政支出矛盾仍然存在,财政干预空间受到制约等方面,这些都阻碍地方财政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国家制定了减税降费政策,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对策,以期合理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并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财政宏观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基层财政困难的原因地方财政收入过多地集中在省市级财政。分税制体制的一个自身特点就是在中央与地方分税的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这种制度内在的要求下,我国实行分税制前后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财政的实力大大加强。这种形势促使大多省市级政府误认为分税制体制就要求财政收入的向上级集中,于是省市级财政盲目的将地方财政收入向本级政府集中,这就导致了虽然地方财政收入在连年增加,但是富起来的是省市级财政,基层财政收入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1994年以来省级财政年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鸿  陈之举 《商业研究》2003,(12):65-68
地方税收是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税体系,不仅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也有利于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在通过对我国地方税体系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税收体系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数据,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呈现出复杂的、 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成了净溢出板块、 经纪人板块、 双向溢出板块、 净受益板块分布状态,不同省份在网络结构中分别扮演着"引导"角色、"桥梁"角色、 内部和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以及"跟随"角色;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联动关系受区域间财政收入分权程度差异、 税收收入差异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加强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治理,可考虑在优化财政体制环境的同时,实施定向的、 梯度推进的区域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梦茜 《商》2013,(5):141-14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已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为了解决地方财源不足、实现土地财政转型,应该将本次房产税改革定位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我国房产税改革的背景,对房产税取代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稳定收入来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可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实现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网上流传着一张关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统计图表。统计显示,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21年间从0.24%(1989年)上升到74.4%(2010年)。这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已经形成了高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发展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城镇化发展必将伴随着大量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在有限的财力下,地方政府借助投融资平台,不断创新融资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雯  李詹 《商业时代》2015,(2):108-109
我国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中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如大规模流动人口、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划分、地方债务等,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形成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输血"与"造血"良性互动的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