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英 《中国经贸》2012,(14):82-82
随着公民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工作中去,各类的官方与非官方NGO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最近几年影响中国的几大事件中都有NGO及NGO志愿者非常活跃的身影,笔者通过在一个国际NGO的全职人力资源工作和一个民间NGO组织的兼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中国现有NGO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宝娟 《魅力中国》2011,(5):369-36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草根NGO也在不断的壮大。这支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支持力量。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政府应该理性的对待网络草根NGO,努力探索二系列有效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益领域存在两种力量,在过去可谓是“老死不相往来”,种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的力量;另一种则扎根民间的草根力量。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很多草根NGO目前正面临着撤离的尴尬,这对中国公益产业链的打造将是一次严峻考验—公募、非公募基金会和草根NGO的资源对接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二者的契合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这一基础之上。社会治理的要义是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等所有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协商,实现社会共治。而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也要通过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是社会治理与伦理相契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区建设需要除社区民间组织之外的更宽泛意义的民间志愿组织的参与.在职能转变、社区服务、公民教育等方面显著区分民间志愿组织与政府的不同角色,才可能有效发挥民间志愿组织的功能.民间志愿组织发挥作用仍然面临一系列矛盾冲突,其解决途径有赖于政府转变职能与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组织在学术界一般叫非营利组织(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有时也叫非政府组织(NGO),还有其他类似的称呼,比如慈善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民间组织等。当前我们政府与民间对其一致的称呼是"社会组织",实行统一登记管理,主要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以前叫民办非企业)三种类型。社会组织的出现是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等现象的产物。20世纪下半叶,全球开始兴起"结社革命"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慈善大爆炸",社会组织作  相似文献   

7.
吴光芸  李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4):107-109,123
区域公共治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中心治理,它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在区域公共利益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以管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依赖,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8.
NGO组织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功能的不足,动员公民社会的力量管理社会事务。在我国,NGO组织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NGO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尽管很多草根NGO没有取得“法律合法性”,但他们通过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公众认可,逐步获得了“社会合法性”,并以巧妙的行动策略渐渐赢得“政治合法性”与“行政合法性”,已经成为公民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90-91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看到了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活跃的NGO是一个国家形成公民社会的前奏,也是判断政府开放程度的信号。但在我国目前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分配格局中,政府仍占据主导地位,NGO还没有赢得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主流公募基金会的低效,草根NGO的尴尬,以及政府角色的困惑,折射出了中国慈善管理体系的困境.扶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加快对体制内的慈善组织的改革和转型,这就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外电报道,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提高了由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力量的社会地位,并因而将改变官方与NGO的互动关系。虽然官方的救灾行动及时有效,NGO的表现也不遑多让。通过这个劫难,中国的NGO将获得社会更大的尊重,政府很可能进一步放宽它们发挥功能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主流公募基金会的低效,草根NGO的尴尬,以及政府角色的困惑,折射出了中国慈善管理体系的困境。扶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加快对体制内的慈善组织的改革和转型,这就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王黎 《中国集体经济》2007,26(8):176-178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城市社区作为国家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体制改革,治理范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本文以三个新型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为范式,总结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社区将是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尽管在多元合作式社区治理模式探索中还存在缺乏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政府干预过多定位不准、民间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等问题,但它创新了社区治理方式,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治理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7.
民间组织的成立、公民社会的兴起,被认为是国家、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3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深藏的民间力量也在与日俱增。而教育程度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力量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杜旻 《开发研究》2006,(6):19-22
在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活动中,NGO组织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项目,通过推动经济、教育、卫生、性别意识以及社区能力的发展,NGO组织在农村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素质、改善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文章根据某国际救援NGO组织———W组织在宁夏泾源县的扶贫项目的开展情况,探讨项目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突出问题,并对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包括项目受益人群的选择与确定、所选项目与当地的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协调性以及项目选择的宗旨与方向等。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的成立、公民社会的兴起,被认为是国家、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3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深藏的民间力量也在与日俱增。而教育程度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力量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愿望:100名中国企业家、每人每年捐赠10万元人民币、连续10年:1个亿的巨款用于沙尘暴源头——阿拉善的生态保护。为了用好这笔钱。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组织——SEE。这是中国新一代环保NGO的标本,在这个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的成熟,也能看到资本回归民间环保对NGO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