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还记得“美国老太太”吗?就是那位贷款买房享受了30年,最后进了天堂还不忘调侃省吃俭用一辈子临死才住上新房子的中国老太太。这位美国老太太最近日子不好过,我们央行的周小川行长批评美国人不会储蓄,所以才导致金融危机,也就间接批评了这位美国老太太。美国人自己也在批评她,说都是她害的,大家有钱的没钱的都贷款买房,所以才导致次贷危机,最后弄得大家不但房子没住上还丢了饭碗。我在这里却要为这位老太太鸣不平,要是没有她们的超前消费,美国就不可能有近30年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10,(20):24-25
一提到消费和贷款,许多人都会想到那个被谈论了千百遍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信奉的是消费文化,也就是零储蓄文化,早早住上别墅,慢慢还钱;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外企职员.已经工作快三年的她,月薪5000元,却依然保持着"月光族"的本性,甚至变本加厉地常常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朋友聚会聊天时,都在商量贷款买房、买车,只有她在独自埋怨,说自己每个月都处在透支-还款-透支的循环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20年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百姓终于开窍,一改传承千年消费“过去”的理念,开始消费未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外企职员。已经工作快三年的她,月薪5000元,却依然保持着"月光族"的本性,甚至变本加厉地常常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朋友聚会聊天时,都在商量贷款买房、买车,只有她在独自埋怨,说自己每个月都处在透支—还款—透支的循环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张勇 《云南金融》2011,(10):50-51
案例 2004年,温馨经人介绍认识了袁天罡,两人开始恋爱。 眼瞅着房价年年上涨,温馨和她的父母都觉得应该早点买房。于是2004年,温馨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一些赞助交了首付款,以自己的名义买了一处商品房。温馨和袁天罡结婚后便开始一起偿还房子的贷款,后来温馨拿到了写着她一个人名字的房屋产权证。  相似文献   

7.
《大众理财顾问》2004,(8):64-65
20~30岁 岳先生 24岁 硕士研究生 以前觉得买房是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买房是很现实的,毕业后准备买个小户型来住.我才不租房呢,房租都交给人家了,几年下来自己能捞到什么?刚工作没钱,有银行啊.先从家里借个首付,剩下的全办个人住房贷款.我不觉得欠债是件丢人的事,都啥年代了,消费观念也该变变了.再说在城市里买房,谁能一下子掏出钱来?反正我现在年轻,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只要混得不差,几年不就还清啦!过几年手头有钱了再换大房子,这个小户型还可以租出去或是让父母来住.  相似文献   

8.
应运而生的次贷公司 房地美和房利美有严格的信用审核条例.假如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工作不稳定,资产也少,但有很强的买房需求.由于信用较低,他们很难通过传统渠道取得贷款.为设法满足此类人的买房需求,专门给这些信用较低的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公司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子文 《中国金融》2006,(13):21-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是一种新型的住房金融产品,也是实现以房养老的金融工具。它是指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作抵押,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消费,同时老人仍然保留房屋居住权,在去世后用住房还贷。由于其现金流流向与传统的抵押贷款相反,像是把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反向来做,如同金融机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借款人手中买房,所以在美国最先被称为“反向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提前还贷还需要向银行交纳违约金呢?其实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提前还贷损害银行的利益了。有过申请房贷经历的人都知道,买房贷款,提前还款是要交违约金的。对此,很多人表示十分不解,为什么提前还贷还需要多交钱呢?想知道为什么的,就请接着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11.
如今,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即使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对话的情景再也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因为,银行贷款可以解决购房者资金短缺问题. 商业贷款一般涉及5个当事人,贷款人、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银行、贷款律师和保险公司.基本程序包括4个主要环节,贷款人对贷款事项进行咨询,根据贷款银行的要求准备好贷款所需要的材料及费用,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同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目前银行大多指定律师事务所来代理这项业务),最后,银行根据贷款人提交的材料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来审批贷款.在办理商业贷款的每一个环节上,贷款人都要心细如麻、心知肚明.  相似文献   

12.
冯庆汇 《理财》2004,(9):42-43
虽然,美国的经济状况、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美国人买房的经历尤其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买房者提供的五花八门的贷款种类倒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时代金融》2011,(28):50-51
<正>案例2004年,温馨经人介绍认识了袁天罡,两人开始恋爱。眼瞅着房价年年上涨,温馨和她的父母都觉得应该早点买房。于是2004年,温馨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一些赞助交了首付款,以自己的名义买了一处商品房。温馨和袁天罡结婚后便开始一起偿还房子的贷款,后来温馨拿到了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中美两国两个年纪相当的老太太,有一天都来到了天堂,上帝问她们在人间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中国老太太说,她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好不容易用一生的积蓄买了新房,昨天刚搬进去,今天就上了天堂;美国老太太说,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住了一辈子新房,昨天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家》2022,(3):29-29
“要住房,找建行”,这是建设银行30多年前提出来的口号。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告诉记者,当时国家都是公租房,基本没有买房的,走房改之路的时候,那时拿5万元、10万元买房就有很大压力。中国要想高速发展,必须解决住房市场化的问题,所以建设银行率先提出了“要买房,找建行”的口号,并沿着这个思路设计了一些金融产品,包括现在的按揭贷款。  相似文献   

16.
张大跃 《时代金融》2012,(14):141+148
<正>2012年2月,在某中学任教的张老师因为要在县城小区买房,来到信用社营业部询问贷款事宜,当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被告知信用报告显示她在2000年时候就买过一套房子,现在买房只能按二套房,首付60%,利率不优惠。之后张老师又到住房公积金中心,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她一再向经办人解释当时只是报了个名,当天下午就退了,但中心工作人员还是说只能以信用报告为凭,按二套房政策办理。这一下可把张老师买房的梦想打乱了,原想首付30%,自己怎么借找还行,现在要按60%怎么找怎么还,看来这辈子买不起房了,又一想自己当天就退了房的,怎么贷款会一直在自己  相似文献   

17.
张大跃 《云南金融》2012,(5Z):141-141
<正>2012年2月,在某中学任教的张老师因为要在县城小区买房,来到信用社营业部询问贷款事宜,当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被告知信用报告显示她在2000年时候就买过一套房子,现在买房只能按二套房,首付60%,利率不优惠。之后张老师又到住房公积金中心,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她一再向经办人解释当时只是报了个名,当天下午就退了,但中心工作人员还是说只能以信用报告为凭,按二套房政策办理。这一下可把张老师买房的梦想打乱了,原想首付30%,自己怎么借找还行,现在要按60%怎么找怎么还,看来这辈子买不起房了,又一想自己当天就退了房的,怎么贷款会一直在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小妮子 《云南金融》2007,(10):50-50
斯蒂芬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外企职员,已经工作快三年了,她月薪5000元,却依然保持着“月光族”的本性,有时甚至变本加厉地常常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朋友聚会聊天时,都在商量贷款买房、买车,只有她在独自埋怨,说自己每个月都处在透支一还款一透支的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差异,投资者在理财方式上的区别十分明显.比如,美国投资者比较重视税收的作用,无论是投资股票和基金,还是买房和积累养老金,都会考虑到税收的问题.由于贷款买房的利息部分可以抵减个人所得税,美国投资者买房必定会使用按揭;在抛售股票或基金时,他们也会首选亏损的股票先抛,充分享受税收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说起租房还是买房,一般人很容易振振有辞地分析说:当然是买房合算,租房是把钱白白交到人家手里,贷款买房虽然要付利息,但好歹给自己落下一套房子。结论真是如此简单吗?抛开希望拥有产权房等心理因素,单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自住的您来说,租房很有可能比买房更合算。下面这个例子,可能会颠覆您的思维惯性。北京市内广安门附近有一套每平米7200元、面积80平米的精装修商品房。周小姐和张先生都相中了这一地段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特点。两人手头都有17万元资金,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视拥有产权房为独立女性明证的周小姐决定贷款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