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下岗职工相对较多,也较集中。针对这种现实,吉林省的再就业工程,坚持"党委政府牵头、部门组织协调、企业各负其责、职工自强自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方针,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使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据悉,从1994—1997年末,全省通过各种渠道共安置下岗职工41.35万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6.04%,基本保持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也应看到,今后3年,全省预计还将有80多万职工下岗,加上目前尚未安置的30多万下岗职工和每年新增加的12万劳动力,以及机构改革后需要分流安置的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再就业的压力是相当大的。目前,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其难点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总量不平衡是再就业的根本性难题。失业问题的核心是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车辆厂在实施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中,以“下岗不待业,减员不回家、广开就业路、分流再安置”为指导思想,坚持“修池、放水、挖渠”并举的方针,建立再就业培训中心,组织转岗培训,广开安置渠道,逐步形成了“合理下岗、培训提高、竞争上岗”的环流格局。职工总数由原来的6115人减到5728人,净减387人;将2133人分流到市场,占职工总数的37.2%。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不仅使主业得到了发展,还使多元产业不断兴旺,职工凝聚力大大增强,与实施减员增效前相比,这个厂的年修车能力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幅度提高。1998年…  相似文献   

3.
如东县再就业工程启动于1995年。近两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通过劳动力市场组织定向招收和介绍,共安置失业、下岗职工2820人。其中,安置失业职工218人,通过企业之间余缺调剂、劳务协作消化下岗职工2189人。劳动部门在实行市场就业方针的同时,相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这项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深得人心,顺乎民意。但是,调查中发现,目前全县劳动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对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有关再就业的政策尚待进一步落实;组织领导体系还有待逐…  相似文献   

4.
以煤矿作为支柱产业的辽宁省阜新市,在煤矿资源枯竭后有大量矿工失业.阜新市累计失业职工24万人,有63%的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稳定就业占23%.需要再就业人数最多、最难就业的是矿工.矿区职工人数由最多时的20万人减少到现在的6万多人,矿区7万名集体职工中有近6万人下岗.为解决再就业,阜新市政府开辟多条就业途径,其中农业园区是就业主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济论坛》2005,(21):I0004
近两年是企业改制攻坚年,秦皇岛市海港区经贸局肩负着全区工、商、菜、燃等部门国企改革的重任,在全区37户国有企业改制中,累计安置职工7567人,发放安置费21220万元。其中:解除在职职工身份3231人,发放安置费5985.4万元;安置内退1204人,发放安置费5252.7万元;安置离退休职工3132人,发放安置费9981.9万元。在全区国有企业改制的大潮中,涉及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再分配,区经贸局全体员工充分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真情,动爱心,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各种问题,化解了各种矛盾,保持了全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载体的破产”:国企破产重组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年初,国务院通过了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的4年规划。2008年底之后,国有企业只能走依法破产之路,退出市场时将不再享受职工安置、破产财产处置、银行呆坏账核销等方面的特殊政策,特困企业破产重组时享受优惠政策被设定了最后时限。破产重组可以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妥善解决职工的再就业安置。受我国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当前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度很大。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载体的破产”可以把破产重组与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7.
再就业工程中的政府、社会与个人行为陶伟张举刚肖在军1995年是我国实施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共安置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140万人,转岗培训32万人,但这一成绩与日益庞大的失业、下岗职工队伍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  相似文献   

8.
1.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这些人员中除部分中老年职工自愿退出就业外,大多数人仍需再就业。  相似文献   

9.
《广东经济》2009,(8):61-61
(一)就业形势走出低谷实现企稳回升 我国就业形势正走出低谷,实现企稳回升。今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企业岗位流失速度减缓,6月份出现净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79%。  相似文献   

10.
以煤矿作为支柱产业的辽宁省阜新市,在煤矿资源枯竭后有大量矿工失业。阜新市累计失业职工24万人,有63%的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稳定就业占23%。需要再就业人数最多、最难就业的是矿工。矿区职工人数由最多时的20万人减少到现在的6万多人,矿区7万名集体职工中有近6万人下岗。为解决再就业,阜新市政府开辟多条就业途径,其中农业园区是就业主渠道之一。一、为什么选择农业园区作为就业主渠道1、发展农业园区能够实现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匹配阜新市煤矿工人大部分来自周边城乡,其中相当一部分矿工原来就是农民,其家属也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并不陌…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2008,(1)
2008年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第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下达了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具体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简称“105145”)。  相似文献   

12.
上海建立再就业新机制1、建立一个模式。就是要发挥政府、社会、企业和职工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由这个中心多方开拓下岗待工人员安置渠道,并把促进再就业与保障生活结合起来。2、形成两个机制。一是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形成再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现在有再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转机建制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实施再就业的重要内容。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部分职工中残留着不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了他们的择业观,主要表现为一“等”即等待安置,不少职工认为自己是国有企业职工,现在企业要我下岗,那么重新上岗就要有国有企业包为下来。二“靠”即靠企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饿不死人,靠在企业的“大锅”上总会有饭吃;三“怕”即怕再就业自己无技术,无专长,加上年纪偏…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劳动保障厅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知难而进 ,团结奋斗 ,扎实工作 ,通过认真抓好行业作风建设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1 998年以来 ,全省共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59 7万人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 5 %以内 ;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2 1 7亿元 ,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1 9 1亿元 ;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达到 42 2 6万人 ,综合覆盖率达到 95 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 51 2 9万人 ,综合覆盖率达到91 7%;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达到 2 4 3万人 ,征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新体制的过程中,尤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年来,无锡市劳动局十分重视失业保险工作,到93年底市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已达1705家,职工40.25万人,分别占企业和职工总数98%和96.15%,累计为5252人提供了失业救济,发放救济金额319.65万元;大力扶持企业兴办以安置富余人员为主的劳服企业,维护了社会稳定,收到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牵动全社会,再就业工程事关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已往解决再就业问题主要着眼于“缓解”再就业压力,围绕着“安置”和“服务”做文章,因而陷入各种实践误区。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新思路,强调转变观念,解脱政府,依托市场,鼓励在生产领域中寻求发展,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谋取岗位,探索在农村市场中开发新路,尽可能把再就业与解决现有的资源浪费、结构调整等问题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找米下锅”  相似文献   

17.
1998年6月中央10号文件发布以来,为了解决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国有企业都相继建起了再就业服务中心,3年来接收下岗职工达2100万人,在深化国企改革分流下岗人员中发挥了“中转站”、“安全岛”作用,为拓宽安置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3年后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逐步摆脱困境的同时,按照国  相似文献   

18.
代冬芳 《当代经济》2017,(35):120-121
河北省面临着去产能过后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带来了巨大的再就业压力,如何能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寻求突破,顺利解决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去产能过程中河北省产业工人失业的现状、之后分析了这些下岗职工的特点,然后指出了安置下岗职工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去产能职工安置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上海新的辉煌,是以传统产业悲壮的“断腕”为代价的。 1990至1996年,是上海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发展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大转换,全市累计有109万人次离开了原来的岗位;而同一时期,上海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独创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又使89万人次重新就业,完成了超过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的岗位大迁徙。 “上海模式”是一个创举 “再就业服务中心”被中央领导同志和劳动部誉为“上海模式”。 对于这个创新的机构,上海人有许多比喻。有的把它比作一座“桥——这头连着企业,那头连着社会,职工从这头走到那头,就完成了重新就业;有的把它比作“轮渡”,让不肯轻易与企业“断奶”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稳地“摆渡”到劳动力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 确实,“再就业服务中心”是化解两  相似文献   

20.
1989年上半年,全国职工人数为13499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09万人,下降0.89%,比上年同期下降0.3%。其中全民单位职工比上年底减少64万人,计划外用工减少66万人。上半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1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0.6亿元,增长22.1%。其中奖金为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亿元,增长35.4%;津贴为249亿元,增加78亿元,增长4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