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度变迁与区域进出口贸易的关联:强制性抑或诱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魏巍 《改革》2013,(2):11-18
基于1997~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负。这表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区域对外贸易差异乃至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尽管广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享有政策优势,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广西在体制改革、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等方面滞后,导致仅靠内生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难以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特别强调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必须借助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报业1978年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报业的资本运营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作用下逐步展开,表现为内部增加采编、发行投入以增加广告收入,外部融集资金合作办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经济中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制度变迁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功,主要是因为农民对改革的预期收益较有把握和路径选择成本低。但面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向农村经济的高度市场化改革,诱致性变迁就缺乏条件。城市经济中的强制性变迁选择虽有充足理由,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建设和城乡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其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应当从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市场的要求出发,把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有效结合起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制度因素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历程中,发生重要作用的制度因素主要体现为一种国家的意志,即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则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要盟 《特区经济》2011,(1):89-9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民间金融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并繁荣和发展了起来。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在制度供给方面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潮涌现象与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以港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戈 《亚太经济》2008,(2):103-108
本文根据政府是否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将其划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并提出发展中经济更适于采取强制性变迁。这是因为发展中经济如果采取诱致性变迁,往往会导致"潮涌现象",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则能够顺利促进产业升级。港台两地二战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即政府和微观主体轮流充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第一集团。在综合原有制度变迁模式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主体转换假说,并对影响主体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转换时机的选择和转换失败的后果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建华 《特区经济》2008,228(1):121-123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充满着"活力",转移速度增快,转移规模增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以1978年为界,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至现在两个阶段,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下予以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介绍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基本理论出发,从一种新的经济史学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来的会计史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它注重制度在整个会计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作者的几点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同,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即正向交替,还是逆向交替,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起点。面对低效率的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各地纷纷进行了制度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创新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西藏草场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解放后西藏草场制度发生了若干次大的变动,其中,有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有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总体上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都取得了较优的绩效,如家庭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但由于制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文章通过对西藏牧区草场制度变迁的回顾。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西藏草场制度变迁的动力和原因,为当前牧区草场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与之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自上而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企业,面临的是复杂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7.
唐慎 《改革》2005,(3):53-58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对应叠合。开发区区域演进历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开发区就是利用新的获利机会诱致制度变迁,推动体制转换,是最典型的不触及存量结构的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慈善机构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推动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社会主体力量的强大要求国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逐步减少控制,把更多权力归还社会,同时国家也有责任激活个人和团体等社会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国家与非盈利组织和慈善组织为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供给体系。制度变迁,尤其是交互式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制度主体:国家、市场、社会各力量之间经过反复多次博弈而达到的均衡选择,是一种利益调整和认同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期和公民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么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慈善组织等社会主体本身具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与能力,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辅以社会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实现综合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型的交互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9.
始于80年代初、由中国政府推动的医疗改革被国务院研究机构宣告为“基本不成功”。在考察历史方面,横向以西方发达国家、前苏联或成功或失败的医疗改革经验为轴,纵向以70年代民间的诱致性变迁、80-90年代政府的强制性变迁为轴。在理论分析方面,从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变迁过程中委托人及各级代理人的成本和收益,解释了改革失败的制度原因,并对新的政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分析方法,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依据,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必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