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振兴出口,是战后日本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日本政府意识到,由于资源匮乏,要迅速改变其面貌,赶上欧美各国,必需通过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引进大量先进技术,而实现这些必需建立在出口大量工业产品,拥有大量外汇的基础之上。因此,从50年代日本政府拥有经济自主权之日起,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信息处理教育,大批培养能研制、开发并善于创造的信息处理专门人才,为日本产业实现“信息起飞”提供了先决条件。一、信息处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战后,日本完成了“赶超型近代化”,实现了经济“起飞”,并跨入经济大国的行列,从七十年代起转入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和信息化社会。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探索新的国民目标、确立日本长期前进方向的时期”这个新的目标就是:做出经济大国的贡献,克服资源小国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中小企业不仅大力发展商品输出,同时也极力扩张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称对外投资)。目前,中小企业在日本对外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推进日本经济走向“国际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战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及其原因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对外投资的准备时期(1951~1965年) 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于崩  相似文献   

4.
政府从战后经济主导者的位置逐步转型成为企业的服务者、产业规则的制定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政府对外汇的管理、对国内经济的干预都是比较明显的。其中尤以外汇管制最为突出。战败后的日本,所有的对外经济贸易权都掌控在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手中,1949年以后才逐渐回归日本政府,由此日本开始实行外汇管制,采取非常严格的配额制,不同行业的进出口都有指标限额。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和控制经济方面,比起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金融政策是日本政府用来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经历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创造了“奇迹”之后,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转机,1974年起转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不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稳定增长时期,日本政府都比较有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开展邮政储蓄比较早的国家,在1875年就建立了邮政储蓄制度,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政府为了从民间吸收资金,于1947年修订了“邮政储金法”,进一步加强了邮政储蓄制度的机能。因此,邮局成为日本政府直接吸收民间资金的重要渠道,邮政储蓄在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其中,日本政府在科学技术上采取的从引进入手,通过改良和创新壮大自己的科技力量走向自主开发、科技立国的战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战略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日本在引进技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观战后日本引进吸收技术的全过程,可以归结为一个模式,这就是日本引进技术的“竞争型”模式。一、日本引进技术的“竞争型”模式(一)“竞争型”模式首先包括在外的竞争首先,竞争型模式的前半部是日本政府在外利用竞争的过程。在引进技术时,日本政府通过扩大技术来源、拓宽引进技术的类型,从而引起国外技术市场的卖方竞争。第一,日本政府在技术引进来源上坚持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大战后,经济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日本,经过战后的恢复和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强国,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对于促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在日本国内外的经济学界虽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普遍认为战后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促使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根据战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过程,从理论上深入阐明战后日本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原因、特点、作用及其界限,对科学的揭示战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察日本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分析影响日本价格总水平变动的诸因素,评介日本政府自六十年代以来为稳定经济、控制价格总水平所采取的“综合对策”,预测日本价格总水平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日本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日本战后初期面临严重的物资不足和通货膨胀,由于执行了稳定经济、控制价格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是各部门经济的跃进,又是各地区经济的壮大。促成日本地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并从六十年代后半期起逐步向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的方向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日本政府战后制定的地区开发战略作一初步分析。(一)据点开发战略及其成效整个五十年代,日本经济处于恢复与初步发展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以京浜、中京、阪神和北九州四个地区为中心的现有工业区,并在全国各地进行资源、能源的开发和粮食生产。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军事“特需”供应,另一方面通过  相似文献   

11.
彩票亦称奖券、日本称之为“宝签”。它一般不还本计息,旨在以抽签给奖方式筹集资金。日本彩票前身为“富签”,源于室町时代,到了江户时代广为流行。由此所筹资金主要用于修建寺院庙宇。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取缔了“富签制度”。1945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曾试图以“胜札”之名发行彩票筹措军费,但未及开奖便告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金匮乏的日本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行彩票即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为了吸收民间资金恢复经济,1945年10月发行了面额10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密度极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它的平均密度很高,但分布却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这一狭长地带。这是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集中开发战略的结果。(一)集中开发思想的提出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标志,战后日本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从“物质动员”性开发转向经济合理化开发。五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法》指导下,先后选择了19个地区作为“特定  相似文献   

13.
篠原三代平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实证经济学家。他擅长经济分析和经济分析理论的研究。日本经济学家金森久雄先生曾称篠原是“我们实证经济学家的领袖”。 篠原先生的经济研究和著述颇广,但最突出、最有影响的,当属他的产业结构研究及其理论。1957年篠原先生在日本一桥大学出版的《经济研究》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的论文。这篇论文提出了日本在规划未来产业结构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即所谓“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这两个原则,从理论上归纳总结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道路所作的探索。后来成为日本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日本通产省的宫  相似文献   

14.
“没有国债,便无日本的现代化”。这是日本财政部官员回顾战后经济振兴史所作的评价。事实上,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的辅助;而大量国债的发行是为财政支出的扩大提供了重要财源。截止1986年,日本的国债余额高达145万亿日元,占 GNP 的43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选择是由当时日本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日本是“资源小国、人口大国”,必须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确定“贸易立国”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其次,日本战后初期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部门,才能使经济全面发展。战后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先扩大轻、纺工业的出口,然后利用所得外汇来增加对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将机电工业扶植为出口工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整个国民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战后日本政府中,聚集着一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既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对经济理论也有一定的素养,兼有政府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身份。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思想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家。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也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思想对战后日本经济政策发生一定影响。这些经济学家组成了战后日本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官厅学派。研究官厅学派经济思想对于深入研究战后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探讨这些政策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价格改革是构成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战后日本无论在改革价格体系,还是在改革价格管理办法上,都是很有特色的。当前,在我国实行价格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时刻,深入研究日本的价格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一、从统制价格向市场价格的过渡战后日本在1946~1948年全面实施了价格统制。从1946年3月起,日本政府实行了新的物价制度,即“三、三物价  相似文献   

18.
王沪宁 《特区经济》1993,(10):47-50
<正> 日本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被称作“日本的奇迹”。战后日本的经济被战火摧毁,整个国家基本上处在一片废墟之上,但是日本经济从这块废墟上一跃而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生产力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目前,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国。在日本经济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发展的背后,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日本政府的作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日本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往往借助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行政指导。本文即研究和分析行政指导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一对于日本经济模式的性质,有人称之为“混合经济”,有人称之为“同意经济”,有人称之为“咨询经济”。日本通产省官员自己使用后两个概念。美国的商务部长毛里斯·斯坦兹把日本经济描绘成“政府一产业复合企业体”。他分析说,日本经济的命运,不是按照市场的原理而投人自由竞争的,日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均等化发展的首要标志是经济收入差距缩小。日本在战后持续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日本式企业经营制度促使日本实现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就业率。日本政府的税收制度有效地发挥了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社会再生的各种制度援助。1973年战前和战后初期最大的社会差别是农户与城市工薪者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发生逆转,农户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工薪阶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在国际上建立了“富裕社会”的形象。日本的相关经验值得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和阶层差异扩大困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重点生产方式”是日本政府为扭转战后初期困难的经济局面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它的实施使当时走投无路的日本经济,迎来了“恢复的黎明”。分析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内容和实行情况,是研究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课题,对于我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是颇有借鉴价值的。战争使日本遭受了惨重损失,社会总财富损失了36%,约为1,057亿日元。①1946年度,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战前(1934~19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