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各类银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已经过几年的试点和试运行,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奈件已经具备.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的运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贷款五级分类在执行中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对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建设性作用。但是,发挥五级分类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分类过程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内部信贷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经营理念还需加强.目前大部分信用社人员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对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后,如何改变现行期限分类方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五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等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贷款风险分类克服了贷款按期限分类所带来的不足,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便于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更好地运用贷款五级风险分类法,还必须处理好其与期限管理、客户信用评级及提取呆账准备金等方面的关系,做好清分工作,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1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作为这两项制度的制定者与推动者,人民银行希望国内商业银行籍此提升管理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我们注意到,推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并不能自动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并未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制度变革,主要表现在难以妥善处理消化历史沉淀的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开展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从目前中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运行情况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转变了信贷管理理念,从过去重视贷款的抵押担保转向更注重对借款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财务情况等动态分析.二是通过全面收集借款户的有关资料信息,进一步规范了贷款基础档案管理.三是根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后,不良贷款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多提损失拨备,做实利润.四是联社高管层重视了对信贷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要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员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 从西乡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经验来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政策界限,规范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程序,统一分类认定政策口径,是顺利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通过检查辅导、并轨考核,增强全体员工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分类工作的措施保障;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是保证五级分类这一先进管理方法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信贷管理历来是银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某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和贷款质量专项检查的实例分析,指出当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在信贷资产结构、风险意识、制度落实、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制度落实、严格控制风险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我国各家银行的贷款管理将在今年进行重大改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央银行评估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从按流动性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法,过渡到以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赵耀 《西部金融》2003,(10):30-31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平均70%的利润来源于贷款,而同业往来、国债投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利润的30%,信贷资产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利润.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切入,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的现实起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些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上贷款风险分类的通行做法.我国从1999年开始引入,2005年城乡信用社开始试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但由于城乡信用社法人治理、内控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人员素质差异及服务对象的较为特殊等原因,使其在五级分类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2004年初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采取了分阶段推进策略,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此间领导和培训产生了最重要的直接供给效应.分类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行为异动"问题表明分类成功之本在于在渐次推进过程中诱发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推进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的对策建议.如对自然人贷款制定专门的分类办法,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孙天琦 《西部金融》2005,(10):19-23
香港现行银行呆坏账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1)与一些监管机构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没有发出过对呆坏账拨备水平的正式指引,但是制度有效;(2)HKMA鼓励按个别贷款的实际情况计提拨备;(3)结合五级分类制定各级别贷款的具体拨备基准,并在特定时期有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家风险准备;(4)强调五级分类的准确性;(5)要求计提拨备时对抵押品适当估值.HKMA经常对银行发出指引,列明银行就部分常见的抵押贷款(按揭、股票质押等)应遵守的最高贷款与估值比率;(6)一般准备税后处理,特定(专项)准备计入成本税前计提,银行与税务部门就拨备也会讨价还价.对我们的启示(1)准确的贷款质量分类是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基础;(2)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待遇,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的讨价还价不可避免,金融企业也必须通过纳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特殊时期,可以考虑税收上的支持.同时要规范核销,提高核销效率;(3)可以研究针对特别国家和行业的特种准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研究针对特定行业贷款比重限制(余额占比、增量占比,即贷款的行业集中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农村信用社要加紧推进五级分类,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6)规范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打折率、聘用外部评估公司、抵押品保险、价值重估、五级分类和计提时对抵押品的处置等,这需要各方的工作进入到更深的技术层面;(7)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指引,引导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内、外部各层次数据库,积累有关数据;(8)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或者经济资本管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覆盖预期损失,而其不能抵御的非预期损失能够被资本充分覆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压力测试、制定应急方案等措施来应对异常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信 管理体制无论是统存统贷、差额包干,还是实贷实存,重点均是贷款计划指标和规模的管理控制,结果是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风险管理,是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对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农信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并不能简单地照搬商业银行的做法,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再行推广.本文考察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的具体实施措施,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贷款分类标准做出统一解释;建立并加强内控机制,降低分类随意性;疏通信息渠道,为做好贷款分类提供充足依据;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并加强对信用社员工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基层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务院确定的今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一)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强化信贷管理。为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今年对国家银行要继续实行贷款规模管理,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地区,任何银行不得突破下达的规模控制指标,其他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也要按照人民银行下达的规模或核定的资产负债比例从严掌握。要加强信贷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向管理要资金、要效益。(二)优化贷款投向,调整贷款结构,保证重点资金需要。在信贷规模安排上,要优先支持农业生产,特别是要支持“米袋子”、“菜篮子”生产,坚决保…  相似文献   

20.
贷款资产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头戏。中国人民银行新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与以往实施的以期限管理为主的贷款分类方法有着重大区别。本文从分类标准、会计指导思想、税负、风险评估、运行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的贷款分类方法与以往实施的贷款分类方法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对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宏观金融监管模式及相关部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甚至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