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银行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进行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国内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进程,有利于银行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对信贷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准确合理地反映银行的盈亏状况,对国内银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稳健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1999年7月,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了清分,2000年起按季定期进行了分类,从今年起,我国各类银行开始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2.
一、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开展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从目前中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运行情况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转变了信贷管理理念,从过去重视贷款的抵押担保转向更注重对借款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财务情况等动态分析.二是通过全面收集借款户的有关资料信息,进一步规范了贷款基础档案管理.三是根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后,不良贷款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多提损失拨备,做实利润.四是联社高管层重视了对信贷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要加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员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 从西乡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经验来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政策界限,规范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程序,统一分类认定政策口径,是顺利开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强化检查督导,通过检查辅导、并轨考核,增强全体员工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开展分类工作的措施保障;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是保证五级分类这一先进管理方法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对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建设性作用。但是,发挥五级分类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分类过程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内部信贷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类银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已经过几年的试点和试运行,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奈件已经具备.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的运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贷款五级分类在执行中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贷款风险分类克服了贷款按期限分类所带来的不足,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便于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更好地运用贷款五级风险分类法,还必须处理好其与期限管理、客户信用评级及提取呆账准备金等方面的关系,做好清分工作,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推进城乡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的对策建议.如对自然人贷款制定专门的分类办法,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风险监管的过程中,贷款五级分类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五级分类推出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分类结果的准确度较低。因此,应加大贷款分类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掌握企业相关的信息,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度。同时,中央银行应重新确立考核标准,以便实现风险全面监管。  相似文献   

10.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上贷款风险分类的通行做法.我国从1999年开始引入,2005年城乡信用社开始试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但由于城乡信用社法人治理、内控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人员素质差异及服务对象的较为特殊等原因,使其在五级分类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的贷款五级分类并不能简单地照搬商业银行的做法,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再行推广.本文考察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的具体实施措施,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贷款分类标准做出统一解释;建立并加强内控机制,降低分类随意性;疏通信息渠道,为做好贷款分类提供充足依据;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并加强对信用社员工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基层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天琦 《西部金融》2005,(10):19-23
香港现行银行呆坏账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1)与一些监管机构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没有发出过对呆坏账拨备水平的正式指引,但是制度有效;(2)HKMA鼓励按个别贷款的实际情况计提拨备;(3)结合五级分类制定各级别贷款的具体拨备基准,并在特定时期有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家风险准备;(4)强调五级分类的准确性;(5)要求计提拨备时对抵押品适当估值.HKMA经常对银行发出指引,列明银行就部分常见的抵押贷款(按揭、股票质押等)应遵守的最高贷款与估值比率;(6)一般准备税后处理,特定(专项)准备计入成本税前计提,银行与税务部门就拨备也会讨价还价.对我们的启示(1)准确的贷款质量分类是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基础;(2)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待遇,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的讨价还价不可避免,金融企业也必须通过纳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特殊时期,可以考虑税收上的支持.同时要规范核销,提高核销效率;(3)可以研究针对特别国家和行业的特种准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研究针对特定行业贷款比重限制(余额占比、增量占比,即贷款的行业集中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农村信用社要加紧推进五级分类,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6)规范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打折率、聘用外部评估公司、抵押品保险、价值重估、五级分类和计提时对抵押品的处置等,这需要各方的工作进入到更深的技术层面;(7)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指引,引导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内、外部各层次数据库,积累有关数据;(8)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或者经济资本管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覆盖预期损失,而其不能抵御的非预期损失能够被资本充分覆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压力测试、制定应急方案等措施来应对异常损失.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国出现五级贷款分类细化的趋势,银行信贷管理的基础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受到普遍关注。新分类具有两维评级、事前分类性质、定量分析为主、动态预警等特点,同时在统计方面、实践方面和贷款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问题。对此,应积极改进思路并探讨方法,为我国细化的贷款分类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 ,并重点就我国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制定与贷款五级分类相配套的财会制度和税收政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金融》2005,(6):5-15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1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作为这两项制度的制定者与推动者,人民银行希望国内商业银行籍此提升管理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我们注意到,推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并不能自动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并未完全适应这一重大制度变革,主要表现在难以妥善处理消化历史沉淀的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润操纵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极端表现,是滥用盈余管理手段的结果。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简称“公司”,下同)存在着不良的利润操纵行为,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不恰当的比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坏账准备。由于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定,因而具有较强的机动性。此外,新制度规定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但并未明确规定公司内部应收款项是否应计提坏账准备。而内部应收账款是否计提准备对公司损益的影响很大。(2)贷款损失准备。对于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采用五级分类法,即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大致比例为:正常贷款不提或提取比例低于1%;关注贷款为2%;次级贷款为20%;可疑贷款为50%;损失贷款为100%。而各类贷款的质量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对贷款质量的分类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削弱了各公司贷款质量的可比性。(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于短期投资,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的方法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占整个短期投资的比重较大(如10%及10%以上),应按单项投资的方法计提短期投...  相似文献   

19.
贷款资产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头戏。中国人民银行新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与以往实施的以期限管理为主的贷款分类方法有着重大区别。本文从分类标准、会计指导思想、税负、风险评估、运行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的贷款分类方法与以往实施的贷款分类方法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对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宏观金融监管模式及相关部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甚至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董自有 《西部金融》2006,(11):50-51
贷款五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