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林东阳 《福建金融》2014,(10):65-67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入手,分析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及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有效防范和控制不良贷款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双升的趋势,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实践证明,风险预警对防范信用风险、控制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多数商业银行的授信客户结构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占据了主要地位,开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预警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78家公司作为样本,构建了KMV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有问题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5,(2):65-65
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下降”。银监会1月13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控制上取得可喜成果。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继2002年、2003年以来的第三年“双下降”。2004年,中国银监会在加强资本约束、风险拨备约束和授信尽职约束,严格风险控制措施,强化不良贷款监管及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等方面的工作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办银行有风险,有风险就有不良贷款,这是行业规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消化存量、控制增量不良贷款,以优质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金融竞争,已成为事关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不良贷款的经营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信贷业务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银行信贷风险,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良贷款绝对额和不良贷款率都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有  相似文献   

6.
不良贷款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的总称,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小、所占比例多少,将直接影响着信贷资产质量和商业银行的运营,因此各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压缩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这对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2011—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递增的现状,从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提出运用实战推演机制来提高信贷审批质量,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发现构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审批人在审批工作时:只强调信贷审批标准,不考虑信贷审批原理;只强调担保物和抵押率,不研究抵押物的可执行性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工作通过引入实战推演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审批人不作为的风险,提高银行信贷审批质量。引入推演机制的具体建议:借鉴行业运行和盈利模式,推演信贷业务真实性风险;借鉴行政文件和审批原理,推演合规性风险;借鉴审批原理和行业大数据,推演合理性风险;借鉴不良贷款作案手法和抵押物可执行性,推演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法律风险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在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已近尾声、《新资本协议》即将实行的今天,对这些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认识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清收中的法律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及金融事件频发而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文章从银行会计风险角度分析,提出了一些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措施。近几年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度业绩报告来看,2013年~2016年期间,五大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16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贷款回收率下降,金融事件频发,出现很多金融风险。也正因如此,防范和控制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这几年一直是政府所关注的焦点,而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金融风险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为最主要风险。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新疆金融》2009,(10):26-29
我国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由于不良贷款规模较大,不良率较高,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如不及时处理,将引发流动性风险。为及时有效地防范不良贷款,本文针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展现状,揭示不良贷款成因,阐述适合国家控股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的对策,为国家控股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虽然商业银行采取了贷款定价、客户战略、审贷分离、法人授权、责权结合、信用保险、风险分类、风险监测等诸多措施,仍无法杜绝不良贷款的产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商业银行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不力.后续措施再严密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时间为维度分析了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并且关注类贷款数额较大;横向比较了几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得出,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远高于其他银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年上升。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从控制不良贷规模,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强化银行监管、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良贷款率是银行日常经营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行分析,寻求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因素,并对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尔京 《国际金融》2001,(11):45-47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之一,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从当前看,商业银行的收益绝大部分仍是依靠贷款资产获取,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总量和比例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其中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20%-40%左右,有些行甚至达到了40%-50%。如此庞大惊人的不良贷款,已危及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寻找规避贷款风险的对策,已成我国商业银行非常迫切的工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既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观原因,本拟浅析其原因和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做好贷款存量的清收与盘活工作,优化增量,从而切实扭转不良贷款现状,降低和化解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长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因此,降低不良贷款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阐明了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长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因此,降低不良贷款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阐明了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潘佐郑 《新金融》2013,(10):22-26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产生显著影响,但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与风险控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因此,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不宜过强,股权的适度分散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风险治理能力;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标准都与银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它们对银行风险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风险控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现阶段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式已受到初步控制,风险治理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监管力度,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压缩不良贷款的目标考核办法,在系统内推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政策.人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逐级签订压缩不良贷款责任书,把压缩不良贷款当做一项政治任务,与行政职务考核挂钩,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这种"刚性"政策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对金融部门的债务风险传导过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累积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2)商业银行信贷分布过度集中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3)收益的激励效应对非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部门承担了实体部门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