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师》2014,(16)
本文以2009-201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的盈余操纵程度越严重,即盈余质量越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较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加剧了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意味着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替代效应加强了内部股权结构对盈余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2006年底已经实施了股改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收益-盈余模型检验了终极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已经实施了股改的上市公司,股权仍然相对集中;当上市公司属于国家终极控制时,盈余质量会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能力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秦燕华 《时代金融》2015,(5):305-306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09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中介变量的研究方法,检验并揭示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影响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作用。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低,盈余质量水平越低;股权制衡能力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高,更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但盈余质量越低。总体看,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具有传导效应,但是显著性存在差异,对股权结构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要显著高于对股权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问题掩饰还是揭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2004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会通过向上盈余管理掩饰占用的不利后果。研究同时发现估计可操控应计时应该剔除资金占用产生的现金流影响,这样可以减少应计模型误判或无法识别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透过资金占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大股东的利益转移动机及盈余管理倾向,这对全流通之后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玲  刘启亮 《金融研究》2009,(2):102-115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的治理环境、公司控制人性质对债务契约假说产生了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的一些行为特征。以我国1999~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发现:公司的负债水平越高,盈余管理动机越强烈。由于政府控制公司的债务约束软化,负债水平对其盈余管理并无明显影响;而在非政府控制的样本组中,公司的负债水平则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对非政府控制公司而言,治理环境因素显著影响负债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少、法治水平高的地区,这种正向关系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直接决定了股东的财富,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有动机操纵盈余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国有股权转让的限制,导致国有控股股东盈余操纵动机弱于其他股东。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盈余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非国有上市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显著降低;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持续性都没有显著变化。本文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可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两个股权结构变量——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的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将不利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少数大股东可能通过及时确认“好消息”以及滞后确认“坏消息”的方式来掩盖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计盈余稳健性较低;而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就有较高的稳健性,这将有利于抑制少数大股东对会计盈余信息的操纵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财富不受侵占。  相似文献   

10.
以2006~200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金字塔结构对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上市公司盈余可靠性呈U型关系;在控制了现金流量权后,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越低,即两权分离程度越低,则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可靠性越高;上市公司被占用的资金越大,上市公司的盈余可靠性越低。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心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因为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盈余管理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会计行业特性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五年间共21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时企业倾向于进行负盈余管理以规避政治成本,但国有股持股比例的有限又限制了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负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心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因为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盈余管理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会计行业特性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五年间共21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时企业倾向于进行负盈余管理以规避政治成本,但国有股持股比例的有限又限制了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负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盈余质量、制度环境与分析师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丹  贾宁 《中国会计评论》2009,7(4):351-370
本文通过研究2003-2007年证券分析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的特征,发现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表现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越准确,分歧度越小。研究还发现,宏观制度环境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同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同时,完善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盈余信息质量对于分析师预测表现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督和健全宏观制度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盈余可靠性维度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检验管理者报酬契约中的会计监督作用是否存在、其受到公司股权特征制约或促进的程度以及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整体情况看,上市公司盈余的低可靠性对管理者报酬—会计业绩的敏感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说明盈余质量影响了管理者报酬契约中的会计业绩度量。(2)政府机构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缺乏监督经理人的剩余索取权激励,在管理者报酬契约制定中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监督重视不足。(3)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增强了盈余可靠性影响管理者报酬—会计业绩敏感性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在监督激励管理者方面的“治理协同效应”。(4)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之比对盈余可靠性影响报酬—会计业绩的敏感性程度产生削弱的影响。(5)盈余的低质量使管理者现金报酬的激励效果受到制约,在管理者报酬契约中针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会计监督,增强了对管理者进行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特征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内部控制资源和股权性质角度出发,考察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资源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基础因素,另外,股权性质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很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越多,公司操纵性应计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非国有企业则出现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借鉴LLSV(2002)及Doidge等(2004)的模型框架,分析了公共治理环境对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对价补偿水平的可能影响。然后本文利用纯送股形式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数据实证考察了这种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公共治理溢价,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共治理环境并采取了具有区别性的反馈行为,监管者在改善公共治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将显著提高证券市场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地区制度环境,从会计规则内外部执行机制耦合的角度,运用盈余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的经验模型,本文首次研究了制度环境与股权分置改革两者共同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越好、股改对价越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越高。本文对国内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并结合地区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效率观和掏空观的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关于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主流观点。郑国坚等(2007)发现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N型关系,表明两种效应在我国同时存在。本文进一步从会计盈余质量的角度检验这两种观点。通过对我国2000-2005年5576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是一种直线关系,关联交易程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价值相关性也越低。这说明,从会计盈余质量的角度看,关联交易主要表现为掏空效应,损害会计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不仅能够查出企业的错报,还能识别并遏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检验审计质量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用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和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用分行业分年度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的操纵性应计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对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而言,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特别是2008年的数据,显著的支持了研究结论。但是,2009-2010年的经验证据并不能充分支持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这可能与我国特定的审计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够完全独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