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双重灵活性是目前动态能力理论领域的关注热点.企业通过实现组织双重灵活性可以同时获取效率与创新,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介绍了组织双重灵活性的内涵和特点,深八分析了按照集权化程度和正规化程度对组织双重灵活性进行差异性的双重组织结构设计,并从正式机制和非正武机制两方面着重探讨了组织双重灵活性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成明 《当代经济》2010,(8):112-113
特许经营目前已成为发展连锁经营、品牌运作和整合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特许经营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企业经营中为什么会出现直营店与加盟店同时共存的现象,即特许人同时采用直营店和加盟店这两种不同的组织机制进行经营,这种现象被称作双重分布.特许经营中双重分布是一种稳定的现象,双重分布是企业为解决合约内部激励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组织机制,本文将直营店和加盟店视为互补的组织机制,这种耦合的双重机制不仅使总部能够利用不同组织机制的优势,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将不同组织机制的劣势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数字化深刻影响并优化价值链配置。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嵌入理论,从数字化视角研究企业嵌入全球及区域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探讨本土企业通过数字化连接和配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提升产业链和重构价值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嵌入双重价值链实现短期创新溢出效应,但过度依赖双重价值链则会削弱创新动力和协作效能;通过企业数字化行为整合数据价值链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方式,并在价值链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组织韧性正向调节双重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拓展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供数字化转型视角,并为企业根据实践需求适度嵌入价值链、打造组织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生存的关键在于控制与其他组织关系的能力,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小企业如何控制核心企业的关键资源和关系在理论界缺少深入研究,建立互惠互利的非对称联盟似乎成为有效途径。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水环境治理行业185家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提出并验证非对称技术联盟小企业资源依赖对伙伴选择和双重价值占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小企业基于资源依赖可以通过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实现双重价值占有;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对市场导向伙伴选择和双重价值占有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务员系统构建双重职业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职业路径和双重职业路径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公务员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双重职业路径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提出了构建双重职业路径对公务员系统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个组织存在前提在于提供产品,因而有必要从产品供给视角探讨行业协会的生成机制.本文从俱乐部产品的 视角,分别构建政府和企业的效用函数,从效用函数最大化中 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在俱乐部产品供给问题上存在市场和政府 的双重失灵,行业协会是解决这一双重失灵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消费资本化”使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行为具有了“投资”的意义,从而赋予消费额“资本”的内涵。文章以“消费资本”内生的双重属性,即兼具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双重属性为切入点,探寻消费资本参与财务治理的内外动因;消费资本发挥财务治理效应的技术环境、组织环境和信息技露环境;最后提出赋予消费资本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并将其引入企业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战略举措。聚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其通过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企业科技人才积累、企业科技研发效率影响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人才积累的正向机制效应大于研发资金投入的正向机制效应,企业科技研发效率的机制效应最低且为负向。  相似文献   

10.
吴建祖  金敖 《当代财经》2023,(10):97-108
绩效反馈通过改变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影响企业国际化速度。现有研究主要从企业行为理论的视角关注以单一期望目标为参照的绩效反馈影响,忽略了基于历史期望和社会期望的双重绩效反馈作用,以及管理者的自我服务动机。结合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者自我服务动机,推断双重绩效反馈通过影响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动因及其强度变化而改变企业国际化速度。以2009—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一致的历史绩效反馈和社会绩效反馈交互影响下,企业国际化速度加快。一方面,双重消极反馈促使管理者问题搜寻强度的增加,将快速国际化视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穷则思变”的快速国际化动因;另一方面,双重积极反馈促进管理者自我效能提升,将快速国际化视为实现持续增长的手段,形成“富而思进”的快速国际化动因。在不一致的历史绩效反馈和社会绩效反馈交互影响下,“穷则思变”和“富而思进”的动因强度均降低,企业国际化速度减慢。因此,在国际化战略决策中,注重双重绩效反馈提供的参照作用以及管理者问题搜寻与自我服务的互动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化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探究劳动要素配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应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劳动资源配置效率。采用Lasso回归筛选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其中,国有企业、高劳动密集度和高市场集中度行业企业劳动配置效率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企业配置更多高水平劳动要素、降低劳动要素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改善劳动要素错配问题。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企业劳动资源的配置功能,矫正劳动资源失衡错配、实现劳动供给与工作岗位的合理匹配,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既嵌入本地产业集群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主要通过重置内部生产和缓解资源错配实现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企业面对的法律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不同,“双重嵌入”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优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优于公共基础设施欠缺的地区。据此,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保证企业“双重嵌入”的顺利运转,以发挥其在双循环背景下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微观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凯  李晓琳  梁榜 《技术经济》2021,40(9):78-8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改变组织管理的多重形态,其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组织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双重网络嵌入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166个技术型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柔性、技术动荡性和大数据能力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显著促进组织创新;双重网络嵌入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大数据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经理与行政组织的重复性博弈、经理与企业组织的一次性博弈研究 ,提出了国企经理的双重博弈假说 ,指出了行政组织作为强激励主体是导致国企经理在长期关系中出现短期行为的制度性根源 ,以实证数据验证了这种假说。进而给出了在企业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激励资源与权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年环境绩效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2003—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绿色政绩考核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地方政府进行绿色政绩考核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该效应在环境规制程度越高的城市越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政绩考核主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级化,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等机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且该影响效果因企业贸易类型、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所在城市等级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金融全球化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并未产生新古典理论所预测的巨大经济效益。以Stulz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双重代理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对国外关于金融全球化的主要测定指标、金融全球化受到的限制及主流理论解释、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和金融全球化对双重代理问题的影响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蒙丹 《经济论坛》2011,(1):58-61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职能和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国有企业是兼具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殊企业,双重目标不可偏倚。改革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改革后又出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为此,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及承担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对其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诉求采用不同的标准,有所取舍。同时通过利润分配机制的完善和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经济和科技竞争压制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很多企业就出现了脱实就虚趋向的风险问题。文章通过构建企业脱虚就实趋势的相关指标,基于2017—2022年国内各地区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内各地区企业是否会改变原先脱实就虚趋势,从而更加聚焦实业发展。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涉及的上市公司企业脱虚向实有促进作用;同时,中美贸易摩擦这一事件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脱虚向实影响更为显著。通过改变样本区间和变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涉及行业中的企业会对未涉及行业的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国有企业和机构持股的企业脱虚向实外溢效应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同样也会对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程度和企业研发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脱虚向实程度,研究发现这两者作用机制都对企业脱虚向实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