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及提高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艳丽  曹国华 《技术经济》2010,29(12):32-35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中国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具有更强的投机性,风险也相对更大。因此,研究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现象,就具有了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IPO抑价理论入手,综合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针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促进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艳 《经济论坛》2011,(10):132-133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于IPO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立足于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对创业板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创业板IPO抑价主要受到了中签率的显著影响,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芮卫 《经济论坛》2011,(5):51-54
本文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解释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203家公司的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创业板市场资金博傻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8家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采用类比估价模型来估计新股的内在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源于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不显著;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涨跌幅以及市场指数收益率显著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经验以及我国创业板市场表现,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创业板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革为初步询价定价,提高了询价期间的公共信息在IPO抑价中的作用,降低了等待上市阶段公共信息在IPO抑价中的作用。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创业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立足于刚启动半年的创业板市场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与主板市场的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IPO抑价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创业板市场上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均失去解释能力,且非流通股比例与初始收益率负相关而其系数并不显著.要控制IPO抑价应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者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柏骥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0,29(8):82-87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历史数据,引入异质性风险投资概念,研究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异质性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Heckman两步法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内生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长期风险投资能够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其持股能降低IPO抑价;(2)短期风险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更多表现为逐名动机,其持股与IPO抑价呈现"U"型关系;(3)异质性风险投资的联合持股均会显著降低IPO抑价,且机构数量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文章提出应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行业,鼓励风险投资进行长期投资;遏制短期风险投资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声誉市场;鼓励联合持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当代财经》2023,(10):58-71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低下和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的具体表现。IPO抑价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众多金融风险。在中国IPO抑价率过高,普遍达到100%以上,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和很多的新兴市场。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再构建模型引入实证分析,对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同时承销商声誉、"公司信号"、资本市场"羊群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创业板自开板以来表现出较高的抑价率,其影响因素颇多。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两方面因素对创业板IPO抑价有着显著影响,公司治理也对创业板IPO抑价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IPO抑价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IPO抑价程度以及把抑价程度与成熟市场进行比较来判断IPO价格合理性,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股票市场。为此,文章利用价值变量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分析了我国股票IPO定价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发行定价制度改革的效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股票IPO发行价格较市场价格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造成IPO抑价程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级市场价格虚高;市场化定价试行阶段之所以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与市场化选择的时机有关,而不在于市场化定价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7.
段志勇 《时代经贸》2011,(22):183-185
创业板在我国推出即将达到两年,如今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自推出之日起,创业板就一直受到高发行市盈率和高IPO抑价率的困扰,创业板IPO的定价效率究竟如何,成为了理论界的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创业板IPO定价效率中短期的多时段比较为主线,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按不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找出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按不同分类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对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并对如何提高创业板IPO定价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佩  姚亚伟 《当代经济》2008,(3):130-13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19.
IPO抑价是股票市场中新股发行上市后一段时间内存在显著超额收益的现象,说明IPO定价偏低于市场价值,定价机制出现问题.本文希望能通过探索我国股市的定价机制,来追溯IPO抑价原因.通过Kruskal-Wallis的非参数校验方式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检验,发现导致我国IPO抑价水平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并在本文最后针对该现象提出了降低IPO抑价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市场有限流动性和IPO抑价相关概念简单的阐述,并对市场有限流动性对IPO抑价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