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奋杰  刘明 《城市问题》2006,(8):44-46,53
人口迁入城市实质上改变了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从宏观层面将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作用,利用收入与成本决定需求函数理论探讨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城市吸引人口迁入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正面I临着空前的危机,城市土地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研究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产业用地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及规模的思路,拟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数据得出: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及转移速度对来自不同的正交反应冲击是不同的,且来自货币供给对劳动力转移产生正影响,但对劳动力转移速率产生先正后负再正渐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林 《企业经济》2012,(4):151-154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1998-2008年中国高碳产业集群的增长状况,阐明了投入要素对产生集群成长的贡献率,并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把资本、劳动力、能源、CO2排放和集聚度作为投入要素,建立了高碳产业集群绿色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国内高碳产业集群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能源,而劳动力、集聚度贡献不大,CO2排放往往成为其增长的重大阻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不断调整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在内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伴随劳动力转移而流动;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用途,城市地域扩大,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劳动力和资金在城市地区的高效率利用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这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转移的经济理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92~2005年期间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二个关键要素: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主要靠物质资本投资推动,物质资本投入量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9%;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产业增长的贡献较低.最后,对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姚伟峰  何枫  杨武 《价值工程》2007,26(5):16-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工市场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劳动力划分为高级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90-2005年间中国高级劳动力等其它因素在宏观经济增长、三大产业发展以及省际经济增长中的具体影响,并得出多年来我国劳工市场尤其是高级劳动力一直处于配置低效率状态的结论。结论表明,中国可以通过发挥高级劳动力的作用达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互动效应理论引入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特征分析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的存在性、具体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首先,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均存在空间互动行为,具体呈现为逐顶竞争的互动形态,并且这种空间互动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随着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提高,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空间互动程度会降低。其次,引资竞争、财税竞争、容积率规制和环境规制的执行强度竞争对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空间互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的形成机理亦不同,并且这种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具有明显的省界效应。由于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市场潜能和网络联系强度的不同,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及不同行业土地供给错配空间互动形成机理的影响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是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住宅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以及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投资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居民住房消费得到有效启动,呈现供求两旺的发展势头。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对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中心城市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房地产价格高涨、商品房空置率上升较快现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对佛山制造业进行技术结构区分,并从增长贡献能力、创新及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实证分析,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做出切实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起步于20世纪末期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主要借鉴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但二者在利用的阶段性、动态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认为,建设用地利用应区分初级利用和次级利用两个阶段,其集约利用的总目标是追求土地对建筑、人口、经济等各要素的容受力不断提高,但两阶段测度有所差别;同时,中国国情决定了建设用地两阶段利用都应追求集约高效,但结合有关案例分析表明,初级集约利用和次级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衡,需要相互协调,把握合理的"度"。  相似文献   

12.
林坚  李刚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109-113
与海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建设用地整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加深对海外建设用地整理实践的认识,论文从回顾海外建设用地整理的历程出发,总结了海外建设用地的主要理念和方法,同时,为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论文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了我国建设用地地整理借鉴海外经验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用地开展的主要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明月  江华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93-96,101
文章主要针对王如渊博士等《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留地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的观点和立论依据进行商榷,并提出安置留地应保留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4.
农地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在整个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在我国,农地金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需求。本文将在探讨农地金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地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论文简述了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分析了现阶段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6.
We conduct a national-scal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land valu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is a spatial city model with stochastic returns to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The empirical model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s estimated with a cross-section on approximately three thousand counties in the contiguous U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option values associated with irreversible and uncertain land development are capitalized into current farmland values. For each county, we decompose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value into components measuring rent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nts from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其将对土地制度、土地市场以及土地储备制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绩效与困境,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在中短期,地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动过程,不受房价的影响,而房价却受到地价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房价对地价的影响开始增强,但总不及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地价一直占主导地位。研究结论——在调控房价时,应先稳定地价。房地产价格调控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革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二是调整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应量;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四是打击房地产投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一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时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理性分析及兴利除弊之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宏微观方面对城市土地的本质和土地财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增值收益应归全民所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应将土地出让方式从以价高者得转变为综合评价,同时恢复征收房产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