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际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使得各国更为重视替代能源的经济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通过对1953~2006年的年度数据,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具体分析了以水电、核电、风电为代表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1953~2006年间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同时得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是GDP增长的单向显著Granger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辽宁省1978~2008年的GDP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应用协整技术对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得到两者长期的协整方程。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比较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已有大量文献探讨了这种关系,但结果没有一致性.本文使用ARDL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GDP的增加会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但能源消费的增加不能引起GDP的增加,从而适当的限制能源消费并不一定会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大力开发新兴能源,提高能源承载力则是保持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4.
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运用中国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GDP与固定资本存量,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固定资本存量与能源消费则不同,在短期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均衡中,它们之间也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进一步明确在能源消费中,哪个产业的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构建了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没有达成共识.基于需求和生产这两个视角,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53~2007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与GDP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短期内能源消费与GDP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中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此外,方差分解显示,短期内能源消费冲击对GDP波动的解释较强.长期中GDP冲击对能源消费波动具有解释力,反之亦然.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一个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供需关系问题是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论文运用Grangr非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一次能源供需和GDP之间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关系调整的变动过程.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对CDP存在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GDP对能源生产总量存在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在GDP和能源生产总量调整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修正"作用,但是修正系数较小,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效用较小.研究的结果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1993~2012年29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将我国的能源———经济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平稳发展H区、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四大发展区域。针对四大区域,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各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平稳发展H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应同时考虑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耗量与经济的关系,基于1981-2004年中国GDP、能源消费量及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氏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量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耗量与GDP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还存在着从GDP到能源消耗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GDP每增加1%,能源消耗量增加1.458%.因此,在能源稀缺的条件下,应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很大压力.因此,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入手,首先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和节能率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然后运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特征,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利用LYQ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选取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脱钩模型及其分解得出,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原因在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导致节能弹性不断下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表明京津冀地区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不会导致经济的下滑。未来京津冀地区要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重点关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新型低碳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全球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要求下,正确认识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出发,逐层递进的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指出了它们之间长短期关系波动情况,从而得出它们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单向因果关系。另外,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安全方面,本文再运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指出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对于实现中国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1996~2015 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经济增长、单位 GDP 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均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成因。其次借助协整方程,对各参数设置了基准变化,给出了 2016~2025 年的煤炭消费预测。最后,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对煤炭消费量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姜磊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1):31-34,4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相影响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判断存在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整个工业化进程角度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如何揭示经济高增长与能源需求间的规律性关系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以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为背景,通过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务业化中期阶段的能源消费经验;从定量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在该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对应关系,得出经济高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刚性需求这一规律性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我国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生产率、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稳面板数据进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生产率与能源消费之间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生产率的单向Granger原因。当每多消费一单位的能源,对非资源型省份 碳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将比资源型省份大,即非资源型省份碳生产率下降的水平比资源型省份下降的要多,同时非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长带来的碳生产率水平上升幅度要大于资源型省份。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growth guarantees prosperity and employment. In the interest of climate protection Germany is also aiming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it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 committed to increase the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26 % between 2006 and 2020 and to reduce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same period by 17 %. Although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s possible with falling energy consumption, it does imply changes: structural changes and investments, which will initially require funding. In a simple model,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government’s ?hyper-decoupling“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energy demand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expenditure resulting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between 2006 and 2020 of more than 60 % (the optimistic scenario) or 150 % (the less optimistic scenario). The accelerated use of modern energy technologies can help to set in motion the desired proces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limit the resulting burden on the consumer. Here the intensified suppor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ie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