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移支付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和监督转移支付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和法律层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童疆明 《新疆财经》2009,(4):30-35,40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秀清 《北方经济》2009,(17):45-47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配套措施,中央从1995年开始实行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实践证明,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于2009年4月底到湖北省黄石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摸清现状、查找问题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黄石市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不断地变化,对促进我国政府间财力的均衡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亟待完善。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简单描述,在分析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绩效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就完善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移支付是调整各级政府间财力的最主要手段,目的是解决财政失衡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我国在转移支付方面尚无一套具有针对性法律规范,导致各级财政间、区域财政间存在分配不规范问题,均等化效果不显著.因此,应当加快转移支付立法进程,以事权为基础,以均等化为目标,合理选择转移支付形式,加强转移制度的透明度,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重要的财政工具,在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补偿外部性以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转移支付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更需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了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五个矛盾。在此基础上,作者分别从确立我国转移支付的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完善转移支付内容,加强对转移支付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我国转移支付立法的配套措施等方面,就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提出了自己多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李晓 《魅力中国》2009,(36):29-30
我国自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尤其是1995年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以来,在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与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基本适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税制财政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基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需要,西部地区依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为基础,对新疆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生态补偿视角下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晓霞 《山东经济》2005,21(2):44-45,50
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的需要。目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日本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区域问题所采取的6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财政政策,值得借鉴。中国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应当运用差别化税收政策引导重点开发区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大对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力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平衡中央-地方以及区域间财力不均的制度,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又始终占据着财政转移支付的重大比重。专项转移支付在确定资金转移地区,资金转移项目以及每个专项拨款多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这些都取决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文章通过多源流分析视角来探析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转移支付的规模呈逐年扩大之势,转移支付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认为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清、预算的模糊和非刚性以及转移支付管理的弱化。其本质原因在于政府问权力的划分及由此衍生出的利益之争。因此,要想有效发挥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目标,就必须从清晰界定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细化预算、保证预算的规范透明并对预算实施有效监督,以及制定规范转移支付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去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广东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现行转移支付在体现公平原则方面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在现行体制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均衡能力、缩小地区财政差距和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会影响各地区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转移支付现状的分析和对地区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检验,初步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各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具有一定均等化效应。同时,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应最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却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增强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民生支出,使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财力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建立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丁蔚 《科技和产业》2009,9(8):83-85,89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我们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在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基层财力不足问题严重。县乡财政困难不仅严重影响基层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面对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现状,分析我国县乡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Using simpl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unt-level budgetary data from across all of China's counties,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post-1994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has affected redistribution at the count-level. The new fiscal system has been less able to narrow inter-county dispersion in ftscal imbalances than the old one, even after taking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 payments into account. Although with the post-1994 system there has been a modest increase in per capita welfare spending in all counties on average, much of the new-found fiscal resources have been spent on salary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rather than spending on public good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reform of China's tax system is intens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