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双高”产品名录制定是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政策,金融部门可以将“双高”产品名录作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决策依据之一。把“双高”名录作为环保数据库中的一块内容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对于列入“双高”名录的企业,可以考虑严格控制贷款,达到控制污染企业的信贷和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京市发改委决定搬迁北京动物园 一事,引发了更多人群的关注。5位院士公开表态说:不宜搬迁。法律界人士建议:搬与不搬应启动人大程序来决定。5月22日,在民间机构组织的“关注北京动物园搬迁”研讨会上,与会法律界人士指出,北京动物园搬迁应遵循有关法律程序,特别是应依法启动  相似文献   

3.
《经贸实践》2006,(12):22-27
新的一年要优化空间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两手抓”,走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提升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四大工业集聚区,积极推进一批省级开发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区和功能区建设结合,“能搬则搬”、“能快则快”,加快市区企业搬迁步伐,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整合和集聚。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干部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到来,老干部年龄偏大,身体渐弱的状况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企业老干部,更是这些特殊群体当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做好企业老干部“双高期”的管理服务工作,让他们真正安享晚年,已经成为老干部工作者们需要重视乖口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毛建辉 《当代财经》2023,(8):95-107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债股双雷现象频发,一些拥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债务即“存贷双高”的企业频频违约引发担忧。如何治理该类经济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及传导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果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且大数据技术转型对“存贷双高”现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信息透明度、长期贷款、融资约束和财务不稳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关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异质性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有益地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政府制定数字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东盛印染有限公司是专业印染整理各类纺织品面料的自营出口企业,年生产能力1亿多米,产品远销中东、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盛于2010年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号召,作出将企业整体搬迁至滨海印染集聚区的决策,以此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良机,成为第一批签约搬迁滨海的印染企业。2014年3月,东盛顺利搬迁至滨海印染集聚区并正式投入生产,有效提升节能和环保水平,实现企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7.
易地扶贫搬迁是当前中央到地方解决扶贫、脱贫的一项主要决策,是“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关键举措.本文主要是以义龙试验区为例,对“搬得出”的贫困户如何能在新的地区长期“稳得住”及“搬不出”的贫困户能主动、自愿搬出作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的搬迁现状,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力求能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德明  高杰 《环境经济》2004,(11):20-23
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使污染企业、环保运营公司和环保部门三方均受益,真正实现了“多赢”。对污染企业来说,治污成本下降了,治污效果提高了;对环保运营公司来说,通过提供环保服务而获得了经济效益;对环保部门来说,企业偷排和超标排污的现象减少了,监管的压力减轻了。  相似文献   

9.
王蔚  高杰 《环境经济》2006,(4):52-54
江苏省江阴市自实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以来,环保杠杆不断“撬动”企业统筹发展,全市被评为黑色和红色等级的企业每年提升转化率都在70%以上,2004年度达到了84.6%。金融机构实行“看色”发放贷款之后,更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成色”不佳的企业痛下决心,努力改善环境行为,积极向“绿”靠拢。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洛南县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按照“城镇引领,以城为主”的思路,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安置,避灾搬迁优先、特困户搬迁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在促进了城乡面貌大改观、民生保障大改善,实现了陕南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1.
无论“低碳经济”口号喊得多响,最终都需要每个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贯彻落实。而对于天性逐利的企业来说,若低碳经济模式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不具有经济效益,显然没有吸引力。因此,促进企业落实低碳经济,需依靠市场机制激励,同时提升能源成本和环境压力,即“大棒加胡萝卜”,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创新需要有效的管理。美国企业的“创新管理”可以概括为目标管理、人文管理、开放式管理、参与式管理、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方面。这些“创新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顾列铭 《新经济》2006,(3):28-29
今年2月25日,40多名温州商人组团来到北京参加“投资北京——温州企业投资洽谈会”,在“炒房”、“炒煤”之后,国企,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下个涉足领域。一般地说,温州资金进京,三类企业将是资本“瓜分”热点:一是和轻工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三是改制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杨安丽 《环境经济》2005,(12):49-50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大连市正足找到了彻底消除城市结构性污染的着力支点——搬迁企业,从而盘活了整个城市的环境、工业、经济、城市布局及功能。搬迁搬出了新大连,搬迁让大连走上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推行"绿色信贷"难在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红 《环境经济》2009,(11):45-47
自从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环保法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下发以来,已逾两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逐步重视污染企业给银行授信带来的风险因素,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能严格控制“两高行业”贷款,依照环保法规要求,对未通过环保审批或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予以授信支持。  相似文献   

17.
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一家带有民营背景的科技型环保上市企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截至2005年底,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亿元,净利润1.026亿元,综合实力在武汉市的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早在2003年,凯迪电力即提出要形成水务、脱硫、环保发电、电厂工程建设、粉尘治理五大业务板块,建设百亿环保企业,打造中国环保第一品牌,并着手规划和实施。分析近年凯迪电力打造百亿元企业的各项举措,可以看到,企业家才能与素养、目标市场选择、企业实力积累等三方面的制约因素已经较为明显地影响了凯迪电力的发展,干扰了凯迪宏伟蓝图的实现。一定意义上,这三方面的问题也是当前中部地区实力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共性瓶颈”。  相似文献   

18.
再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核心竞争力”本质的界定是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理论界地此存在着较大的分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性资产。“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企业活力”等概念既具区别又有联系。澄清企业界认识上的误区,可以增强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2008,(5):8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近期表示,作为我国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相互配合落实环保政策的桥梁,“绿色信贷”在推进中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内在激励机制不足,在经济上对环保违法企业缺乏惩戒,对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缺乏扶持和鼓励。二是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不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韶天 《商周刊》2015,(3):60-61
面对工业老区"非关不可、非搬不可、非转不可"的环评压力和粗放式发展无路可走的极限模式,事实上,无论尤尼科技的突飞猛进还是变身再造的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都是李沧区实施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后,"思路一变天地宽"的受益者。一家成立十年的小微高新作坊企业,如何在三年内就地转型变身国内前端行业的"尖兵"?一个经营乏善可陈濒临倒闭的外贸仓库,如何在"新常态时代"重新赢得价值再造的商业机遇?一个面临"非关不可、非搬不可、非转不可"发展现实的工业老区,如何在腾笼换鸟的"后搬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