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院所率先实施企业化转制;2000年,建设部等11个单位所属134个科研院所实施企业化转制.这两批转制的科研院所均已于2001年底以前完成工商注册.与此同时,地方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研院所的转制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研院所的转制及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科研院所转制的核心在于主体的市场化,指出市场化转制中的产权关系在经济关系中居主要地位,是连接各经济主体的纽带,提出科研院所转制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建立国家研究开发战略中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科研院所相继转制为高科技企业,作为一个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中拼搏,寻求生存之 道。然而转制科研院所几十年固化的经营、控制、监督、管理、分配等模式, 己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的要求。而当前,国家明确了企业改革的方向, 给予了实施改革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笔者认为转制科研院所应该抓住机遇,加速现 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入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当前转制科研院所虽然凭借原来的信誉,加上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目前经济运 作相对较好、经济效益不错,但细细分析,在经济管理,激励机制上还存在很多 问题,因管理落后造成的物料及动力的浪费、流失,以及激励机制不力造成的人 才流失等威胁着转制科研院所的生存。大多转制科研院所内部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转制科研院所不同转制路径进行分析,剖析转制科研院所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探讨了新时期转制科研院所的技术发展功能定位,并根据该定位提出了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发展策略,从而借助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变,引领我国产品出口模式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推动转制科研院所自身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开发和包干科研院所相继实行了由事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制.转制前的科研单位享受国家拨款,成本负担轻,对成本核算和管理上要求不严格,这种现状已不适应转制后产品成本管理的要求.转制后的科研单位必须实行从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到销售成本全过程的控制,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将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分级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相结合,对企业化转制后的航天科研院所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有效解决了航天科研院所员工绩效评价的多样性、专业性、复杂性等问题,有助于加快企业化转制后的航天科研院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后薪酬体系现状,在分析其薪酬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科研院所发展和管理要求的薪酬模式,也试图为其他在转制进程中的科研院所建立现代薪酬管理体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后薪酬体系现状,在分析其薪酬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科研院所发展和管理要求的薪酬模式,也试图为其他在转制进程中的科研院所建立现代薪酬管理体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中国科技界揭开了科研体制改革的序幕,技术开发类转制科研院所完成了工商注册,从事业型科研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从依赖财政拨款转变到完全自给自足.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体制改革,为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转制科研院所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生存和发展是当今转制科研院所的第一要务.现在,全国各转制科研院所都在积极地探索发展的新路子,认真地研究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研究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大多数的转制院所成立时间早,且人才济济、技术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厚,有着辉煌的历史.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院所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结合起来,树立品牌形象,打造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元分析法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内涵进行了归纳,统计归类出科技成果商品化后续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种学说;其次,结合国内外有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特征,对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内涵与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然后,尝试将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制造和营销过程与相关方合作程度分为独立、合作和外包3种方式,对已成功商品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排列组合,提出了9种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最后,探讨了9种产业化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为转制科研院所根据内部资源条件合理选择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2)
我国从1999年开始正式启动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到2000年底,原国家的各部委所属的376个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转制。原来是事业单位,现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科技型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多数改制科研院所表现出在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不适应,存在内部控制缺失或内部控制不完善,税务风险意识尤为淡薄。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玲  杨守明 《经济师》2001,(9):151-152
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结合和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转变观念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突破原来人事管理的旧模式 ,以人本管理为核心 ,采取多种方式 ,如柔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社会配置、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等手段 ,达到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真正实现转制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与管理,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强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获取竞争优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首先归纳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进行界定,并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波 《经济师》2005,(4):138-138,140
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密切相关。企业真正的资源是人才 ,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安全文化。文章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以及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系 ,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定华 《财富时代》2023,(8):101-103
<正>2020年,四川9家转制科研院所从行政主管单位脱钩划转至省属国有企业,进一步推动转制科研院所深化企业属性。本文结合9家转制科研院所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提出转制科研院所应以本次划转为契机,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组建多学科,跨行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一平台+多业务单元+孵化企业”的三层架构的运营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构建产业落地和企业孵化生态,打造“科研、产业、资本”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玉兰 《生产力研究》2002,(3):273-274,287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国家对科研院所的一次重大改革 ,是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所起作用的重大举措。由于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缺陷 ,导致克己未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因此 ,对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已是刻不容缓。那么 ,选择何种企业组织形式就成为企业化转制能否成功的关键 ,考虑到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点和转制的科技型企业的自身优势 ,笔者认为其最佳选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由传统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提出了充分认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的特征;启动和运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抓好工作分析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做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任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制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我国转制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的5种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