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梅明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3):45-51,63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人综合理财在国内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其法律问题和法律、合规风险亟待关注。为准确界定综合理财业务的提供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应区分综合理财业务的类别,并从解释论和价值论两种角度分析。个人综合理财业务存在合规风险引发的法律风险、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和衍生产品交易方面的法律风险,在其具体运作模式中也会产生信托理...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产品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华 《金融论坛》2005,10(3):45-51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衍生产品交易风险有效管理的基础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度量和评价衍生交易风险。在开展衍生产品交易前,要详细分析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选用有效的风险测量方法,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晨 《上海会计》2001,(5):37-38
金融衍生工具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千第119号中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1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的金融 工龄种类很多,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人事约四大类。金融衍生工龄在我国起步和发展比较晚,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增强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开展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总体风险特征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分别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F002-F002
11月底,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正式获得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银监会于2004年2月初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衍生交易的市场准入和风险控制等进行了规范,规定从2004年12月1日起,任何金融机构未经批准将不得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相似文献   

7.
李志强 《征信》2016,(11):71-75
交易对手风险主要存在于证券融资交易业务和场外衍生产品业务(OTC Derivative)中,其中以场外衍生业务表现尤为显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从发端、发展到最后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交易对手风险被视作违约风险的传染源和市场波动的放大器,展现了巨大的破坏性。归纳交易对手风险研究的演进过程,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管理》2005,(1):98-100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外汇资金部负责全行外汇资金业务的管理及风险监控;全行自营和代客外汇买卖、结售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报价及对外平盘;全行外汇交钱头寸调拨及债券交易和投资业务。外汇资金部下设外汇资金管理处,外汇资金交易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处及香港外汇资金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这与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习惯上大家认为,金融衍生产品蕴含着大量风险.因此对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慎之又慎。其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产生的风险通常不是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导致的.而是由参加交易的机构错误的市场交易行为造成的,其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往往具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今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在合同效力上常常遭遇显失公平的法律障碍。论文运用民商事法律分析方法,以我国香港地区KODA合约、韩国KIKO合约为例,从构成显失公平的主客观要件——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来考量金融合约的法律效力,认为金融合约不能适用显失公平而成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今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在合同效力上常常遭遇显失公平的法律障碍。论文运用民商事法律分析方法,以我国香港地区KODA 合约、韩国KIKO 合约为例,从构成显失公平的主客观要件——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来考量金融合约的法律效力,认为金融合约不能适用显失公平而成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国KIKO案件的交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因金融衍生交易遭遇重大损失能否得到法律救济,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韩国地方法院以情势变更原则裁决终止尚未履行完毕的KIKO合同,在国际衍生交易市场引发强烈反响,因其可能危及金融衍生交易的合法存续。KIKO合约与中信泰富、深南电的期权合约很相似,分析这类合约有助于我国企业熟悉金融衍生产品游戏规则。梳理KIKO裁决及其国际层面的法律争议,也给我国法律界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像外汇远期这类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初衷原为对冲风险,然而这些结构性产品在对冲风险的同时是否又会否带来一些不可预期的其他风险呢?如何才能从衍生工具合约中识别对冲价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金融世界发生巨变,市场开始看空结构性产品,然而市场数据却显示,每天有更多的结构性产品在场外交易。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投机交易失败、套期保值交易不当等问题.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国际投行欺诈;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滞后,有效监管不足等.上市公司要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各类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金融衍生产品从业人员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涵 《黑龙江金融》2005,(11):34-34
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基础工具派 生的一种金融商品,它是指在汇率、利 率、股票、债券和商品等基础交易工具 上衍生出的新的金融合约。从目前的 基本分类来看,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 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利用 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有效地对市场产生 的不利变化进行管理。锁定或控制外 债面临的利率和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作为一项创新型金融业务,其风险管理和规范发展一直是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十分关注的课题。近期,中国银监会公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即将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准则、市场准入、风险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我国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其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业务管理状况如何,对即将出台的监管办法有何期望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业务管理处张军勇先生进行了采访。记者:您好!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中国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风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产品简介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的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管理价值,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一直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发展速度。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开始从事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对投资者个体而言,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管理,并且提供了投资的多样性;对社会而言,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发现…  相似文献   

18.
规范、积极地发展债券远期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的首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了基础。《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市场树立了债券远期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引导市场上债券远期业务走向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分析了衍生产品使用的三种目的;结合套期保值的实践证据,探讨了衍生产品使用中套期保值和投机的关系;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仅是进行风险对冲,而且是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本文以深南电油品期权合约为例,剖析了合约交易的目的及其对企业损益的影响,提出了明确套保目的、量化风险敞口、选择衍生产品、规避融资风险等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衍生交易的最终用户,一方面利用衍生品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市场风险或以此获利,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交易的最终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依赖内部法务人员和外部律师充分识别金融衍生交易的操作性法律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以实现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双重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