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的内涵,对城镇居民消费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运用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居民消费身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最终对选取调研的8省市的居民消费效益进行综合排名,选出最佳的组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刘锐 《消费经济》2013,(1):38-42
本文首先从新界定的消费金融的内涵着手就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1999-2010年的数据,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镇居民消费变动与消费贷款变动有正相关关系;居民消费变动与保险总支出变动关系不显著,但与消费型保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资产占有对消费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明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效应,在检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后,应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模型考察1990-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对不同省域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消费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消费引导的空间作用机制,及其对不同省域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投资、消费、出口常被喻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比重难提高、居民消费率逐年走低、平均消费倾向有所下降等现状表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界和决策层的共识。为此,将城镇居民消费动力概括为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口城镇化率等7个可能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动力的指标,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分位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动力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促进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轶  马赢 《消费经济》2015,(2):3-7,11
本文选取2000-2014年9月我国股票市场上证综指月度数据,综合运用协整检验、VECM等方法实证分析发现:从短期看,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财富效应,居民消费需求不随着股票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从长期看,我国股票市场甚至存在微弱的负财富效应,股票价格指数每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减少0.0272848个单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股票投资的"短暂效应"、"挤出效应"、"套牢效应"等角度解释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带来消费增速放缓,关于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通过探究消费分层的理论和机制,在持久收入-生命周期(LC-PIH)模型和粘性消费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水平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居民消费变动趋势的动态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市场表现出消费分层的特征,且短期内居民消费变动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群体消费升级速度的差异,并不是明显的"升级"和"降级"的区别;同时房价、收入和消费习惯对于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房价波动作用于居民消费行为具有城乡差异、区域性差异和门槛效应;城乡居民都表现出较强的收入过度敏感性;城镇居民在做消费决策时呈现出更强的粘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采用因子分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和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全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从综合得分,还是恩格尔系数来说,14年来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持这种势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使消费进一步上档次,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国家经济走向的良好预期;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要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知识含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居民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1978年以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但收入与消费的对数形式和一阶差分形式则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1978年以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但收入与消费的对数形式和一阶差分形式则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然而,居民消费需求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则是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消费假说及其模型,从消费函数角度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分析得出,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符合持久收入假说,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不完全是由当期收入水平决定,而是从他可以支配的和预期全部收入的角度来进行合理消费的。政府应做好以下工作来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即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为城镇居民消费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推广消费信用制度,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档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民非合理性消费行为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消费行为合理与否受其自身的素质、消费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制度的导向作用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基础性要素,部分农民的非合理性消费行为日渐凸显。从社会文化层面上剖析,农民非合理性消费的本质是消费异化,心理诱因是"社会遵从"与"心理补偿",其消极后果会削弱农民生产性投入、抑制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城乡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断层",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山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商品供求关系的转变,培育农村市场、开发农民消费需求成为学界和政府谋求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焦点。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变化规律、揭示消费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针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例举现阶段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运用线性支出扩张模型及恩格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边际分析、恩格尔系数分析和弹性分析三个方面,分析山东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旨在提出提高农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指数、现代化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环境因素,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广义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化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市场化指数与消费支出结构都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城镇居民收入与各消费支出均衡机制对消费结构变化具有强烈的制约作用,其强烈程度顺序为食品、医保、居住、家用、衣着、文教、杂项和交通;文教和居住的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大;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现代化指数、市场化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整体上看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超富裕阶层;另一类是新奢侈品的消费,消费人群是中产阶级和白领。从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来看,人际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中符号性消费是影响我国当前奢侈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都属于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促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因此.应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同时也要抓住契机。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与创新.树立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更好地发施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近五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文化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寻找出路,特别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为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城镇居民作为中国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主体特征、文化产品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引导和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消费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growing rise in consumer spending and economic power in Asian societie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evelopments on consumer culture. This cross‐cultural study first discusses the rise of materialism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post‐revolution China then examines differences in these phenomena between young adult consumers, aged 18–35, living in urba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Utilizing survey data from over 600 respond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both materialism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with Chinese young adults scoring higher in both variabl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past comparative studies, it appears both materialism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re on the rise among urban Chinese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和谐消费模式构建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口总量庞大、消费水平较低的现状,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关键。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模式的探讨,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消费者与企业、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构建起新时期农村居民合理的、可持续的和谐消费模式,为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整体和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适度消费观,并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制度因素。其消费理论的社会主义指向是作为生产的目的,消费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公平分配是实现消费目的之基础;适度消费是其必要条件;消费通过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消费目的更好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反观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消费应当整体推进并全面提升,其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提升消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融入全球化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消费升级进程推进,我国消费市场主体、客体和载体的国际化特征渐趋明显。本文基于对消费国际化理论的回顾,对消费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总结当前我国消费国际化的特征及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丰富中高端商品供给、优化进口商品消费环境、健全免退税服务体系、推动扩大入境旅游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主体、客体和载体等各要素的国内外融合程度仍然有待提升,我们应该顺应消费国际化发展趋势,推动我国消费升级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